2022年01月13日 星期四
建协同体系 优教学生态 提课堂品质
——浙江省义乌市区域推进“品质课堂”建设的实践
陈向明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它一端连着学生,一端连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只有把握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为了深化全市中小学课堂变革,进一步激发学校教学改革的内驱力,整体提升区域内各中小学校的教学品质,浙江省义乌市在全市中小学持续开展“品质课堂”建设活动,抓住“学生学习品质、教师教学品质、课堂育人文化品质”三大核心要素,从深度教研、精准评价与培训赋能三条路径延伸开去,旨在打造“课堂生态环境充满活力、课堂教学范式科学高效、教师专业素质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全面优化、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健全、教研培训机制保障到位”的品质课堂。

    理念指引

    以学为主,全面发展

    推进“品质课堂”建设,首先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精准把握“品质”二字的内涵。“品质”可以解读为质量、质地、成色,是事物内在的禀性与核心属性。“品质”应具有先进性,体现在“品质课堂”应具有育人价值的引领性和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即“品质课堂”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品质”还应具有超越性,即“品质课堂”要根除传统课堂中“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苦教苦学”等重复低效的教学顽疾,实现教学生态的超越与课堂文化的重建。因此,推进“品质课堂”建设,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效能为目标指向,以优化课堂生态和课堂教学范式为抓手,以教育质量评价与研修培训机制为保障,开展中小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深度变革。

    “品质课堂”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品质课堂”的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格塑造,特别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实践体验、创新精神、学习效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目标意识。在课堂改革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交往,增强师生亲和力,构建师生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伙伴关系;坚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差异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扶学习困难学生。

    协同教研

    层级推进,品质研训

    教师是推进“品质课堂”建设的关键要素,结合“品质课堂”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思路和实践举措,全市中小学校均建立了“研、训、评”三位一体的协同教研新机制,以“品质研训”推进“品质课堂”建设。

    在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研员、科研人员的引领下,“品质课堂”建设基地学校和实验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聚焦学科项目推进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确定教研主题,明晰教研路径与载体,开展务实、有效的“品质课堂”研讨活动,推动校本教研从经验型向实证型转型;积极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循证研究开展课例分析与实践研究,利用大数据开展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精准校本教研,进一步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同时,开展三项教研协同创新行动:一是专题项目教研行动,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情与教情的诊断”“课堂生态的改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和“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等“品质课堂”变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长周期专题研修;二是订单式教研提质行动,实施诊断开放式调研,开展“名师工作室”送教,探索教研员联校指导制度;三是校本教研助推行动,定期组织教研项目进展汇报展示,组织校本研修精品项目评审活动和“校本教研亮点项目”评审活动,推出系列典型课例,组织先进教研组、教研组长评审活动。

    评价引领

    精准评价,落实素养

    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为了深入推进“品质课堂”,科学评价各校“品质课堂”教学质量,义乌市制定了一套各学段一体化的“品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将评价实施与课堂变革相结合,努力打通实证评价与课堂教学,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科本质、思维容量和思想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

    该套评价标准为一线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以评价引领课堂变革,保障“品质课堂”价值理念的真正落地;加强对课堂学习行为和结果的诊断与反馈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全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反馈、运用,积极探索并形成义乌特色的中小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加强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命题研究与教师命题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业评价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知识迁移和运用、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导向作用。

    在评价标准的运用上,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质量监测、民意测验等方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益。用鲜明的评价导向与指标体系引领教师深入探索育人规律和育人途径,落实学科课程的核心思想和思维方法,切实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健全人格的养成、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作为“品质课堂”建设的重要任务。

    保障实施

    协同联动,密切合作

    推动“品质课堂”建设需要多方联动,构建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品质课堂”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创建活动取得成效。义乌市教育部门成立了“品质课堂”建设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和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具体负责对“品质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手段和策略的深度研究、课题研究和推进工作。各镇(街)、教育集团、教育联盟适时搭建平台,及时分享经验;各学校积极行动,投身创建活动。各部门分别从人力资源、课程研发、教学管理、财力物力等方面协同并进,强化保障措施,全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品质课堂”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将“品质课堂”推进行动列为重点工作,整合学校力量,协同推进课堂变革的深入。

    学校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经费保障,保证“品质课堂”建设活动落实。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品质课堂”建设行动的全面规划、组织培训及项目的实施、评价、考核等管理与推进工作。重视“品质课堂”深化行动项目的环境资源规划与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智慧教室、未来教室等环境设施建设,建立“未来学校”“未来课堂”等大数据资源平台。

    优化行动

    整合要素,多方并进

    为了成体系、有层次、多方位地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对课堂生态、教学范式、校本作业、学习评价以及教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从而形成4个方面的具体行动——

    一是课堂生态优化行动。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师生互动的科学设计与学习活动的高效组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正向、积极的学习情绪,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中形成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和阳光、活力的课堂文化。

    二是教学范式变革行动。小学开展“学为中心”“深度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变革,初中开展“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变革,高中开展“走班教学”“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变革。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和分享,实现深度学习。

    三是校本作业优化行动。旨在达成四个转变:从基础性作业向实践性、拓展性作业转变,从统一作业向个性化作业转变,从纸质作业向数字化作业转变,从注重知识技能向注重素质价值转变。构建“基础+拓展”的作业类型,优化学生的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开发有弹性、跨学科的拓展性作业,实现学生作业的可选择性和多元化。完善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的作业设计与管理,建立并逐步充实校本作业资源库。

    四是学习评价改进行动。完善各学科“品质课堂”评价标准的修订与应用,加强对课堂学习行为和结果的诊断与反馈机制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加强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命题研究与教师命题能力培养。

    为了推进教研协同创新行动,义乌市教育研修院牵头做了三方面的工作:“品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规划,围绕“品质课堂”六大目标,系统推进“品质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由“研教”拓展到“研学”“研考”,既要重视对“教”的研究,也要重视对“学”的研究;组织开展以“品质课堂”为主题的系列化培训项目,分层、分类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精品培训。在此基础上,推动各学校积极开展教研协同创新行动,提高教研效能。

    义乌市“品质课堂”建设的推行进程以“课堂生态环境充满活力、课堂教学范式科学高效、教师专业素质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全面优化、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健全、研修培训机制保障到位”为目标,整体推进“品质课堂”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了区域推进“品质课堂”建设的有效机制与行动路径,构建了具有义乌地方特色的区域推进“品质课堂”教学新生态。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院长 陈向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浙江省义乌市区域推进“品质课堂”建设的实践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1/13/11/ZGJYB20220113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