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博士该怎样当老师?
北京一零一中学三位教师现身说法:
化学教师 李显伟
物理教师 孙越
历史教师 孙淑松

我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

化学教师 李显伟

    我2019年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我在高中时曾获得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后保送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成绩一直比较好,也有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尽管头顶“奥赛金牌”“名校博士”的光环,但我在刚开始任教时,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任教伊始,我认为上课就是把知识逻辑讲清楚。半年后,我渐渐发现,同样的内容,别的老师讲得更精彩,比如我的“教学师父”黄木兰老师的课总能找到知识的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我的课就显得不那么活泼,有时甚至让人昏昏欲睡。这让我意识到,成为一名好教师,光有博士学历是不够的。我常去听师父的课,反思自己可以在哪个环节讲得更好,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化学竞赛的教练,两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一些遗憾。最开始,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一些比较优秀的竞赛生没有顶住竞赛和高考的双重压力,放弃了竞赛。这让我意识到,除了在教学上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外,在育人方面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结,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老师要多走心,在长期互动、沟通、了解的基础上用心感召学生。

    在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变中,我收获了更多从教的幸福。

拥有综合学术背景在中学的舞台更宽广

物理教师 孙越

     “讲了100遍,他们为什么还听不懂?”2015年,我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刚开始讲课时,我时常有这样的困惑与感叹,这可能是许多高学历教师刚任教时都会遭遇的。

    作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刚开始都不知道怎么组织教学,后来才明白,是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调动课堂氛围,让课堂既活泼又有秩序。于是我开始从思考“教师怎么教”变成琢磨“学生怎么学”。在同组教师及教学师傅的帮助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弄清楚教学各环节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避免、怎么优化,以及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写出合格的教案,让学生顺利掌握核心要点等。

    因此,我觉得博士教师在中学的优势,多数要教到“第二轮”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所谓“教一轮”便是“带一届”,从初一到初三或从高一到高三。在带第二届学生时,自己才能真正摸清教学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更从容自信地进行教学设计。

    博士阶段的所学在中学教学中能用上吗?当然。特别是理工科博士更能在跨学科教学及各类国家课题、创新类项目和比赛中发挥自己的特长。6年来,我负责了学校“101科普小卫星项目组”的指导工作,让我可以兼顾数学、物理、科技等多个学科的研学实践,与学生们一起去探索创新,获得综合成长,我还是学校“STEAM项目”的带头人,带领学生斩获了多项荣誉。

    目前,很多重点高中与国内顶尖大学达成合作,共建实验室,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拥有综合学术背景的博士在中学会有更宽广的舞台。

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实践研究同样有意义

历史教师 孙淑松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0届博士毕业生,已有11年教龄,是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一等奖获得者、海淀区历史学科兼职教研员。

    如何进阶为一名成熟教师?我认为,学习是教师提升自己最好的通道,一定要保持学习的状态,而学习可以分为自我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和与学生共同成长三个方面。

    博士“自我学习”的特点是专而精,而中学教师的“自我学习”则应是广而博。比如,历史博士来到中学,最需要的是打开知识面,而不是继续聚焦某个方面专研。要多读本专业书籍,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还要多从老教师那里“取经”,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不仅要学老教师课堂的教学经验,更要关注班主任带班的育人经验,逐渐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教好学生,先要学“做学生”,青年教师和学生更容易有共同语言,能打成一片、走进学生内心,而学生能反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会你如何成为好教师,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成长。

    博士毕业来中学任教,并不意味着放弃研究、不写论文,相反,从教学中的小问题、小切口导入,能找到许多值得深挖和研究的点。中学研究的焦点从专业的学术研究转变为了教育教学研究。比如,我在课堂上曾被一名学生的问题难住了,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弄清缘由,由此也产出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博士在高校更多是做偏理论的科研工作,来中学后要将学科的前沿成果转化到教学中,这种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学实践研究十分有意义。而且,博士教师在学术视野、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等方面都更具优势,能在学术规范上更好地指导学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