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教之声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特色创新谋发展 文化传承育新人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全面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苏旅宣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建校办学62年来,励精图治、开拓奋进,秉承“明德尚能 志行高远”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方针,坚守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面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质量立校

    人才培养夯实学校发展基石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五进五精”育人模式,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巩固提升、创新发展,完善了“三全育人”运行机制,发挥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协同效应。

    学校对接“大旅游”及其相关产业需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按照“旅游引领、多科交融、创新发展、共同提高”的专业建设总体思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调整专业,完善优化专业结构。2017年以来,共计开设53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有34个三年制高职专业、15个五年制高职专业、4个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3+2”分段培养项目;初步建立了以旅游大类专业方向为龙头,文化艺术大类及电子与信息大类和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为两翼,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支撑旅游大类专业、土木建筑大类和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专业支撑文化艺术大类专业、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支撑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为主体的“一体两翼三支撑”的专业布局。学校专业建设因此稳步提升。2021年,学校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群与旅游管理专业群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重视岗课赛证融合教学,“1+X”证书制度试点获批14个项目,涉及14个专业的415名学生,获证率达85%以上;建成一个“1+X”证书认证及学分转换试点平台,全面实现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所从事工作需要的技能知识,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的原则,系统遴选课程,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平台类课程和中层模块课程)及拓展课程(高层方向课程)”3个部分组成的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将各项技能大赛作为检验师生职业技能的“练兵场”与“试金石”。

    同时,学校紧抓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目前,学校建有“扬州三把刀”实训基地,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及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有效对接。与企业共建共享457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一个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每年可向相关行业输送人才4000名以上。学校建校62年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5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31个省份以及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教学方式改革也对学校人才培养起到了增值赋能的强化作用。学校通过建立国家、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和泛雅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课程教学线上线下的全贯通。同时推行教学团队引领工程,打造教学名师团队,通过“学习—研究—实践”的教学工作模式,把先进的职教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实行“一专一名师”的领衔制度。实施“青蓝工程”,推进老中青教师结对帮扶,培养德才兼备的导师阶梯团队。还积极引进行业大师加入学校兼职教师的团队,聘请大量产业教授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的“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和“推进队”的作用,将“产、教、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落到实处。

    特色兴校

    校园文化铸就学生精神之魂

    一所高校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从现代职教特质出发,立足扬州地方特色,以彰显专业特色为重点,致力打造“三把刀·匠”文化,以文化人,提高学生人文竞争力,铸就学生精神文明之魂。

    学校深入挖掘扬州“三把刀”文化底蕴,将墨子、伊尹、“三把刀”雕塑引入校园景观布置;校园集萃扬州园林精华,体现鲜明的扬州地方特色建筑风格;通过承办江苏省非遗春晚、参与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活动,激活地域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呼应中厚植校园文化根基,让广大师生在校园生活中自觉传承发扬扬州“三把刀”“精致、精细、精美、精彩”的文化内核,精心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把刀·匠”校园文化品牌。以匠心为引领,坚定职业理想,“择一事,终一生”;强化匠德塑造、匠能培育,弘扬高尚职业道德,“厚于德,诚于信”;强化职业技能提升,“精于技,强于能”。

    以“三把刀·匠”文化为核心,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成功树立了“勤”“礼”“艺”“儒”“诚”“智”“一院一品”专业文化品牌。烹饪科技学院以“天道酬勤”为理念指导,以匠心、匠德、匠能3个层次建设“勤”文化;旅游管理学院以“四礼教育”打造学院“礼”文化;工艺美术学院以“识艺、习艺、德艺”推进学院“艺”文化;经济管理学院以“诚实、诚恳、诚信、诚朴”4种精神建设“诚”文化;国际商务学院立足“儒商”文化打造“儒”文化;信息工程学院以“智力、智能、智慧、智创”4种精神建设“智”文化。

    6种专业文化品牌紧紧围绕“三把刀·匠”文化,将学校打造为“有文化、有精神、有特色”的“三有”学校;以“大协同、全时空、特色化、高质量”的育人新理念,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发和导向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润物无声。

    另外,学校还以“三把刀·匠”文化为核心,衍生出“红色走·读”实践教学品牌、“五融五促”劳动教育品牌、“三把刀·创”“双创”教育品牌、“春风化雨e+”网络育人品牌等系列教学育人品牌,将学校特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双创”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2017年升格办学以来,学校累计向社会旅游相关产业输出了数千名毕业生。学校毕业生匠心浓、匠德好、匠能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创新强校

    非遗活态打造职教“苏旅样本”

    高校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高校的使命。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通过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创新路径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深化基于专业群的交叉领域协同合作,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文化和制度环境。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与企业、政府部门等其他创新主体互融,形成创新共同体,全面推动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立足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打造职业教育“苏旅样本”,实现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学校结合地方非遗文化,开设了包括淮扬菜、扬州“三把刀”等手工技艺和剪纸、玉雕等民间美术以及雕版印刷、民间音乐鉴赏、传统体育等的非遗文化课程。让非遗文化走进学生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接受传承匠艺教育。同时成立扬州市乡土人才“三带”研修学院,联合民间非遗传承基地、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携手开发相关教材、教学资源库、实训指导书等。学校还聘请非遗传承人和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从企业走进课堂,依托学校现有的省级非遗文化职业体验中心,定期开展非遗文化职业体验活动,进行传承匠艺教育。

    目前,学校负责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和其他省级教学资源库。学校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数字3D技术进行造型设计和工艺的复原,实现传统文化及技艺可视化、颗粒化。同时以资源库项目建设引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不同层面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搭建多维传播平台,将资源库的教学资源整合共享,积极做好民族文化传播工作,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目前学校依托非遗文化职业体验中心,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扬州地方传统非遗文化体验项目,体验内容包含陶艺制作、衍纸、油泥、书法、国画、装饰画、手工DIY等多个职业体验课程。年均接待上千人次,引导青少年学子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乐趣、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职业理想,让非遗文化成为当代青年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桥梁。

    目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已成为中国轻工珠宝首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非遗文化职业体验中心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校企共同招生招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共评培养质量;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选聘专业青年教师作为骨干力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项目孵化基地,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开展产品造型设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项目。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将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发展理念,秉持“示范性、地方性、特色性、国际性”的发展要求,遵循“理念先导、制度先行、队伍先建、质量先提”的发展方略,瞄准“特色鲜明、行业知名、学生慕名、社会美名”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有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的旅游英才,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

    (苏旅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全面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11/15/04/ZGJYB2021111504_b.jpg 04 中国教育报 5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