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每个学生都应有个“恋爱座位”
陆思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大三学生)

    新闻回放

    近日,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课”爆火,上课画面一度在网络刷屏。据了解,因当天听课同学太多,教室内挤不下,有的学生在教室外爬窗听课,更有学生自带板凳翻窗进入教室。虽然高校开设恋爱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看着“挂窗听课”的火爆场景,网友们依然神往不已。

    主持人语

    武汉大学爆火的“恋爱课”让“大学生恋爱”这一话题再次涌进大众视野。怎么看待恋爱课在大学的火爆,支撑这种选课热情背后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是年轻人陷入“爱迷茫”从而需要指引,还是对爱情比自己的父辈有更高的追求,从而在课程中去求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三名同学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作为身在其中的同龄人,他们既是“冷静的旁观者”,同时也是“恋爱的局内人”,评论中渗透着他们“把自己作为方法”的真诚。

    在传统教育观念支配下,爱、情感和性,长期是敏感词汇与议题。当我们进入了大学,到了恋爱的年纪,却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正确开展和处理一段恋情。很多人即便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依旧没有建立好健康的恋爱观和情感体系,甚至还没有在恋爱上“接受启蒙”。如此,高校开设了恋爱课程,能火是自然的——爱与情感本是人的刚需,学生想恋爱也想学习恋爱,但学校只有这一门选修课给了机会学习。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过:“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习得的能力。”我非常认同这句话,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恋爱课程。如今学生关于为情感所困的新闻报道常上热搜,原因之一是情感观念少有人引导,往往是在成长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没有正确引导的后果是我们易在建立情感认知的过程中接收错误的信息。正确恋爱观的树立不是每个人都能“无师自通”。

    恋爱观需要更规范的恋爱课程来引导,恋爱课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高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座位”。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