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山东省昌邑市市立幼儿园:聚力环境创设 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郭兴莉 王媛媛 陈红 马智慧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基于此,山东省昌邑市市立幼儿园(以下简称“市立幼儿园”)利用园所自然资源,分别以节日、季节、生活课程、长廊文化、人文关怀为主题进行环境创设,打造自然、清新、田园、生活、和谐、生命的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有效互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深入挖掘教育契机,为实现幼儿高质量全面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以节日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立幼儿园通过各种各样的环境教育方法与节日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民俗活动”“走进端午节 传承端午情”“传承民俗 腊八添福”等活动,让幼儿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情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幼儿心田。

    增进家国情怀。“老师,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建党百年之际,该园通过打造“两廊一室”多角度、多层面展示爱党、爱国、爱家教育活动浸润幼儿心田的精彩瞬间。“六一红歌展演”“诵师恩、念党情”毕业典礼大型节日的策划、参与,更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给养,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以季节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学校结合季节变化规律,开展“瓶子里的春天”“秋天你好”“柿子园的冬”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季节,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感受四季的变化。帮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去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增进孩子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加深孩子对季节的感知。

    “老师,我看到柿子红了!”老师笑了笑,领着孩子来到“绿色长廊”讲起了秋天的故事。大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发现并探索秋天,通过果实、放风筝、研究树及落叶变化规律,最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呈现出了一幅幅“大作”,并呈现在主题墙上。

    以生活课程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组织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参与,打造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生态自然环境。高大的柿子树、低矮的丝瓜架、长长的葫芦“兄弟”、开口笑的石榴、“火红”的辣椒通过四季变换与孩子们成了无声的伙伴。孩子们通过观察、绘画、测量、记录、管理等形式,见证着植物的成长。大自然是极好的教育资源,劳动是极好的生活教育。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感知植物生长之美、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就是打造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所在。

    市立幼儿园因势利导,利用院子里的玉兰树,以“幼儿园里一棵开花的树”为主题进行课程创新。通过观察玉兰生长周期及差异性,以“为什么玉兰不长叶,先开花?”“怎样测量玉兰树的高度更有效?”两个命题展开了科学探究。在测量树高活动中,孩子们想到了用梯子、尺子和自己身高组合的方式进行测量,有效扩展了孩子探索和想象的空间。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变成了一堂生动的园本课程。

    以长廊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走廊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室外场地和室内环境的通道,也是幼儿每天都必须接触和经过的场所,它同样肩负着教育的功能。市立幼儿园将走廊与主题活动相关联,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孩子们在真正属于他们的环境中愉快地介入,相互交流,产生共鸣,感知并收获。

    通过“人生第一次”版面开展德育,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园区建筑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打造了“红色长廊”“绿色长廊”“金色长廊”,在国庆节期间,孩子们进行爱国绘画展,装饰红色长廊,生活课程展示形成金色长廊,院子里的种植角组成绿色长廊。长廊文化的每处环境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更是对每一个孩子精神的洗礼,同时彰显着教师团队教研能力的一次又一次提升。

    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为了提升教职工幸福感及幼儿园的人文关怀,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由教师选取自己喜欢的园区景色和励志话语,设置温暖微景观,这不仅向家长展示了教师的风采,更缓解了教师的焦虑,增强了教师生活的仪式感和荣誉感。

    走进长廊文化环境,走“浸”柿子园(市立幼儿园),在思考与实践中孕育出的“未来之花”正在悄悄绽放……(郭兴莉 王媛媛 陈红 马智慧)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11/02/08/ZGJYB20211102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