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
扬东纵精神 做本真教育
邓炳森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是一所公办学校,于2006年9月1日由原大塘小学、大岭小学、水朗小学3所学校联合办学新建而成。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莲花山北麓,毗邻广东省东江纵队纪念馆。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定不移地走“扬东纵精神,做本真教育”的特色办学之路,先后开发了“东纵伴我行”系列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还引进松山湖精彩纷呈的“无痕”系列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融合实施,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的成长路上滋润心田,绽放芬芳。

    润物无声

    打造红色育人空间

    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是思想教育、精神陶冶的依托,是学校理念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大岭山镇第三小学历来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变革中,空间再造成为必然选择。学校的改造重点是让文化、课程与空间环境相结合,打造“无边界,全学习”的校园环境生态,为师生的健康、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空间再造工程完成后,广场活动区、理念形象区、主题展示区、课程互动区布局设计合理,格调高雅。以此为主体,学校还根据东纵文化红色课程推进的需要,新建东纵文化厅,推进长廊主题化;整合、扩建功能区域,如完善创客空间、开发校园种植角、增设阅读角等;建设自然风景与人文生态相融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的育人细节。通过校园文化整体设计布置,使学校每个角落都“活”起来,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更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受到熏陶和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百花齐放

    重构“无痕·本真”课程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的话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9年,学校主动融入松山湖片区优质教育资源,成功组建“松山湖实验小学+大岭山镇第三小学”办学联盟,以松山湖无痕教育集团“无痕”教育为核心理念,优化整合学校本土的东纵红色文化、红棉文化、荔枝文化和莞香文化等课程资源,创建大岭山镇第三小学“无痕·本真”教育品牌,使之落地开花,凸显办学特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重构大岭山镇第三小学“无痕·本真”课程体系,打造了基础类——国家基础课程,实践类——红色项目课程,拓展类——一日特色课程,技能类——劳动教育课程,实现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发挥其不同的教育功能。

    学校通过外援式引进松山湖实验小学一日常规特色课程——“晨诵”“午练”“暮韵”“男足”“女舞”,内生式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东纵伴我行”系列红色项目课程及劳动教育课程。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爱好与技能的广阔舞台,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多措并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了加大名校、名校长、名师“三名工程”的辐射作用,学校打造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教师专业成长梯队。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举办青年教师素养大赛、课程标准研读比赛、品质课堂选拔比赛、松山湖无痕教育集团展示比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教,提升全体教师教学素养。

    著名心理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长本就是无痕的,教育也本无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岭山镇第三小学“无痕·本真”品牌办学特色日趋彰显,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小小科学家体验培育示范学校”“东莞市科普标兵学校”“东莞市百校创新人才培育基地”“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如今,“在大岭山镇第三小学上学,享受松山湖的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现实,学校的先进管理、办学特色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邓炳森)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