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
科技为农村娃点燃梦想
——“少年硅谷”比赛见闻
本报记者 林焕新

    “现在有一台大型造雪机要运到山顶的高山滑雪中心,搭建‘天梯’运送过程中遇到3个问题:提升造雪机的电机扭矩太小,需要设计一套装置增加电机扭矩把造雪机提起来;实现‘天梯’提升造雪机到达指定高度、自动停止;满足今后运送更多、更重设备的需求。”

    接到“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之创意天梯挑战赛的任务书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马瑞和小伙伴准备了半个多月,在赛场上显得胸有成竹。

    “这是电机和齿轮。电机启动,齿轮运转带动这根线,线通过轮轴把砝码提起来。”马瑞一边操纵手中的遥控器,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要先在电脑里编程,实现对电机的控制,才能让‘天梯’说停就停。”

    近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20—2021学年“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00余名选手在此展开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开源硬件创作、机器人竞技、创客工具运用四大类14个赛项的角逐。

    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精彩赛事,还有许许多多像马瑞一样来自中西部山区孩子、农村孩子熊熊燃烧的科技梦想。

    在无人机障碍竞速赛场地边,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第一小学的“飞行员”王煜雄、陈星宇,脸上带着笑容。“平时我们训练的难度比这大,所以赛起来很轻松。”赛后,两个男孩有些意犹未尽,他们聊起了自己的梦想——进入无人机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为国争光!

    六年级学生马伟来自青海西宁红军小学,从小浸润于红色教育中的他对学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有着特殊的情怀。“我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希望能早日做出自己编程、设计的机器人!”马伟说。

    孩子们的科技梦想,都得益于一个个建设在家乡、学校里的创客教室和创客中心。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自2016年10月启动“少年硅谷”公益项目,5年来投入近亿元,为近千所中小学捐建创客教室和创客中心,组织培训科技师资3000余人次,160万名少年儿童受益。

    在婺源县紫阳第六小学,记者被3D打印、机器人、木工坊、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吸引。作为婺源县创客中心,这里是本次大赛的主赛场之一,也是“少年硅谷”的一个缩影。

    婺源县关工委主任吕和生清楚地记得一串数字:从2018年开始,婺源县着手实施“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当年受捐13个创客教室;2019年增加了16个;2020年新增10个创客教室和一个创客中心;2021年再受捐一个创客中心。“目前,全县共建成39个创客教室和两个创客中心。其中,31个创客教室分布在乡、镇中小学校,8个创客教室分布在城区中小学,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婺源的变化,同样发生在陕西、青海、甘肃等18个省份。科技教育的星星之火,密集地落在了山区、农村。

    中国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介绍,2020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又发起“少年硅谷公益项目——手拉手计划”,促进东西部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共同发展。“‘少年硅谷’有效推动和提升了项目受益学校、学生及家长对科技教育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对启迪少年儿童的科学追求,传承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