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作业管控应成学校管理重要“指数”
杨学杰

    学校如何管理好学生的作业、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在给学生作业科学合理“减肥”的同时,还要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做到量要小,质要高,内容要精。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完善作业布置的目的、计划、容量以及作业的评价,让学生做到既能合理、高效地完成作业,实现教学质量功能,还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要加强作业的宏观管理与协调。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拓展延伸。由于各个学科的课堂知识都需要通过作业去落实,学科教师难免仅站在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去布置作业,极易导致学科各自强调重要性,加大作业分量,导致所有作业汇总到学生一个人的头上。实践中,有的学校把作业布置上升到学校管理的层面,实行当天作业总量控制,比如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否则,当天作业为“不合格作业”,视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不合格”。

    为了能够每天给学生布置一份合格的作业,有的学校班级作业总量调控的责任交由班主任负责。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删繁就简,去掉一些超标的内容。二是综合所有学科的作业,既有核心学科的倾斜,还有其他学科的照顾。三是综合脑力作业和动手实践作业,既有理论温习,还有实践延伸,使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充满趣味性。四是实行作业管控“公示制”,在教室显眼位置公示作业涉及时间、学科、内容、用时、类型等,并特别标注总用时长,将其作为作业总量的“红线”、管理的重要“指数”。

    要加强作业内容微观的甄别与选用。什么样的作业是课堂作业、什么样的作业是课后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明确。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节省时间的题目适宜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于需要动手操作、具有延伸意义的题目需要留在课后完成。作为学科教师,要把所有作业内容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一节课中要通过作业训练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对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的各种情况予以预设:这个题目难不难?有多少学生可以完成?这个题目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兴趣方面的负面效应?等等。

    这里可以考虑遵从“非必要”原则和“指向性”原则,即首先要考虑题目是不是必须布置,题目是解决课堂上哪一个问题?学生按要求完成后是不是能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为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教师要对本学科作业进行分类布置,分为基础题、提升题、综合题等类别,可以让不同学力学生选择使用。

    要提前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下水测试”。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和家长反映家庭作业“难度过大”“孩子做不完”等问题,对此我们要有辩证的认识。或者是学生上课没有完全听懂授课内容导致作业不会做,或者是教师授课不到位导致学生感觉作业难,或者是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估计失误导致学生确实普遍感觉到难。出现这些情况,说明教师对授课内容缺乏准确评估,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透。

    那么,如何才能掌控作业难与易的度呢?笔者建议,教师要像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那样,设身处地做一遍,看看究竟能用多长时间,会遇到哪些难题。站在学生的能力、水平的角度,对作业的难易程度、用时长短、覆盖知识点、熟练程度等方面认真体验感受,以便及时调整,给出适合学生使用的作业。

    要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进行干预。初中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回家后还要做家庭作业,此时,家长不必辅导、批改作业,但是,要对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和习惯予以一定的管理和干预,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此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注重落实。同时,家长要对孩子的作业时间进行管控。实践中,笔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发现,当孩子已经尽力去完成作业,时间已经很晚,但仍然未能完成作业,家长这时可以制止学生继续熬夜做作业,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因为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果。我们不主张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但是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同行”,一起做操作性、实践性强的作业,交流感受,这样对学生成长是有帮助的。

    (作者系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