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家教周刊
2021年05月02日 星期日
“只要勤快就会有活路”
高闰青
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图片由家长提供)
码上听见

    我一生最崇敬的是我的祖父。2012年,99岁的祖父溘然长逝,他用自己勤劳勇敢的秉性品质和淳朴善良的处世原则,书写了一个中国传统农民平凡朴实而又坚毅顽强的人生故事。每每想起祖父,我都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他一生不辞辛苦的劳作,对我们兄妹六个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感召。

    一勤天下无难事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勤劳有关的词汇比比皆是,勤奋、勤俭、勤谨、勤苦、勤劳、勤快、勤勉等,不胜枚举。《尚书》有“天亦惟用勤毖我民”之语,千百年来,勤劳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民族品格,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内在素养和精神血脉。

    像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民一样,勤劳是祖父最典型的品质特征,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只要手不懒,就不会被饿死;一个人只要勤快,就会有活路”。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对生活拮据的农耕之家来说,让孩子们吃饱饭,是祖父最大的心愿,所以“勤快”就成了他守护家庭、呵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祖父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勤快人,眼里处处都是活儿,直到去世前还闲不住,总是手不停脚不歇地忙个没完,即使夏天收麦打场时、别人中午都休息,他仍顶着毒辣的太阳一声不响地干活。无论是夏天收麦看场,还是秋天剥玉米棒、摘花生,他总是家里第一个早起、最后一个睡觉的人。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能听见他扫地、干活的声音,我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理解,就来自祖父。甚至在农活收工之后回家的路上,他也一刻不得清闲,总会到河边、地头去割一筐青草背回去。当孩子们劝他少干点活、别累着自己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干活累不死人。”

    祖父手脚勤快,也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叉耙木钎,耧犁锄耙,扬场打麦,样样精通。最为人称道的是,祖父干活干净利落,经他手的农活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让人看着舒坦、心里妥帖。曾记得,生产队建制时代,祖父身强力壮,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干起活来精神饱满,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别人挑担跑一趟,他挑担能跑两三趟,大家都称赞他58岁赛青年。因此,祖父一直是我们村集体生产时期的劳模。

    祖父年过八旬还在地里收秋、打场,92岁时还在村外一个干涸的河沟里开了“小片儿荒”,种点棉花、豆子等作物;年近百岁仍然早起洒扫庭院,浆洗衣物,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直到现在,一想到祖父,我眼前还是他劳作不休的身影。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烈日下光着膀子坚持劳作的身影,白发如鹤立,笔挺望云开,勤劳的精神镌刻在生命的意义中。

    土地里长出爱和滋养

    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曾经这样描述:“一直在某一块土地上劳动,一个人就会熟悉这块土地,这也是对土地产生个人感情的原因……如果说人们的土地就是他们人格整体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夸张。”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一辈子生活劳作在土地上的祖父,对土地的热爱达到了极致,他用自己在土地上的辛勤劳作,表达着对一家人深沉的爱。

    改革开放前,土地归集体所有,劳动由集体组织,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我们家分到了两亩自留地。祖父经常腾点工夫就在自留地里劳作,我们家自留地的庄稼总是长得特别好,引得乡邻们一片羡慕。土地的博大宽广,在于它从不辜负任何一个勤劳的灵魂,祖父给予土地深沉的爱最终化为沉甸甸的收获,养育着我们这一大家人。

    1978年,农村开始土地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勤劳的祖父也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在祖父的悉心经营下,我们家的庄稼、花生、蔬菜总是长得特别好,整整齐齐,没有杂草,每年都是大丰收,也改变了我们家原本拮据的生活状况,吃饭不再是老大难问题。农活少的时候,祖父就开始忙活菜地,让全家人能够吃上时令蔬菜。他不仅把我们家的菜地经营得非常好,还趁着午休时间跑到我两个姐姐家的菜地去帮忙除草,让她们家的蔬菜也长得非常好。

    因为我吃的是商品粮,家里没有责任田,祖父没有机会帮我锄地、种菜,为此很是过意不去,见了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给你两个姐姐都锄过地,种过菜,没有帮过你。”一开始我没有放在心上,可祖父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还经常对我絮叨,尤其在弥留之际仍然对我说了这句话,让我既感动又后悔。如果知道这件事会成为他难以释怀的遗憾,我会不惜代价在村里买或租一块地,专门让他帮我经营,为我锄地、种菜,满足他老人家的心愿,让他勤劳的灵魂在土地上长出更多的爱,滋养我的精神,促进我的成长,永远陪伴在我左右。

    勤劳成为家风传承

    值得告慰祖父的是,虽然我没有土地让他帮我打理,但是他的精神滋养了我的心田,感召着我的灵魂。小时候曾听祖父讲过一个俗语:“小娃勤,爱死人。”意思就是勤快的孩子招人喜爱。这句话对我的启迪非常大,“勤”,一直是我生命中遵循的最基本准则。

    虽然今天人们不再以吃饱饭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但“手不懒”依然是生存的基本哲理。上学时勤奋,就会多掌握知识,所以我坚持刻苦努力读了硕士、博士,又在不惑之年进站博士后,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工作中勤奋,就会做出一番成就,所以努力工作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从一个农家女孩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生活中勤奋,就会活出精彩,所以用心经营家庭是我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日三餐亲手烹制的健康饮食让我享受着厨房的烟火带给家庭的温度和家人的柔情……

    “只要勤快就会有活路”,这是祖父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家人都比较勤快,兄妹六个做事都很卖力,在家种地的也都是一把好手,这与祖父一辈子身体力行的榜样有关;我们都过上了比较体面的生活,这是祖父勤劳的习惯和品质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馈赠。尤其是祖父对土地的深情挚爱与辛勤劳作,让我们懂得了勤快是最好的一种生存方式。在祖父一生勤劳的濡染和浸润下,我们也养成了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养成了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和坚持不懈追逐梦想的顽强毅力。祖父的勤劳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感召。

    (作者系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