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南京审计大学
新时期高校文化体系构建与育人探索
杨飞

    新时期高校文化体系建设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最终旨归。南京审计大学作为财经类特色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以学校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石,以审计文化为价值指引,整合内外资源,推动内涵发展,不断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彰显文化育人特色,引导师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升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文化建设将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立足学科优势,发挥审计文化育人“新特色”

    坚持审计学科建设与校园文化培育相结合,注重从审计特有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时代内涵中汲取文化建设养分与灵感,努力将特色审计文化融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教学管理中,强化审计的责任与担当。

    在学科建设上做强审计特色。学校因审而立、为审而存、依审而兴、靠审而强,审计特色是校园文化的底色。学校建设审计学特色学科和一流专业,成立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自然资源与环境审计研究院等学术特区,鼓励交叉学科的原创性探索研究。学校还聘请国外审计长担任名誉教授,与国际审计组织开展广泛合作和交流。

    在人才培养中打上审计烙印。培养方案注重构建满足审计行业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对所有学生开设审计类选修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审计人”工作细致性和溯源性,设立“审计长奖学金”,每年为20名才华卓越的学生提供奖励;注重一线实习实践,传播审计文化,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与职业精神,塑造“审计人”致公情操。

    在第二课堂里凸显审计元素。深化文博育人,成立审计文化与教育博物馆,打造立体教科书,从单向课堂教学模式向多元互动展馆教学模式转变。把“审计高等教育在南审”展作为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必修课”,增强对审计教育和学校的情感认同。开设“审视问道、审计长访谈”栏目,举办审计文化节、审计廉政周,培养青年学子的审计情怀。

    面向学生成长,构建书院文化育人“新格局”

    学校建立以书院制为核心的全人培养模式,提升书院学院双院联动育人机制,确保服务学生全覆盖、教育培养无盲点、思想引领不断线。

    打造青年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书院学院紧密结合双轮驱动,给学生提供多元知识结构和广阔的成长空间。辅导员深入书院,通过分层次引导和个性化服务,近距离进行思想导航。开展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关注思想变化,聚焦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品行的综合协调发展。 

    建设校园文化育人的实体社区。力促书院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书院文化,加强通识教育,如润园书院“十个模块”通识教育、泽园书院“6+1”通识教育、澄园书院八个“澄”式文化基因等,构筑平等、互动、开放、有序的成长环境。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研究型社团,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发展社会公益型社团,陆续涌现出“益暖社”“证券投资俱乐部”等全国百佳社团。

    优化师生互动共享的公共空间。书院设置阅览室、咖啡吧、研讨室等,成为师生传递知识、传承文化的关系纽带。学校举办了100余场“书记校长下午茶”,以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读懂中国、破解迷茫。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书院活动,举办人物事迹展、信仰公开课、青春故事报告会,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新载体”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和审计文化资源,培养新时代红色传人。

    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品牌项目。把厚植师生爱国爱党情怀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建立红色文化长效育人机制。学校连续12年举办校园合唱节,通过红色歌曲联唱汲取前进力量。泽园书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通过红色故事宣讲团将红色寻访和文化传播有机结合,引领青年学子塑造精神品格。沁园书院以“红色引领新一代,青年担当复兴梦”为主题,广泛开展红色观影、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师生成为革命精神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推出一批红色文化原创作品。举办“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百名青年讲百年故事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红帆船话剧社挖掘“红色审计第一人”阮啸仙精神,通过情景剧生动再现中央苏区审计委员会负责人阮啸仙的峥嵘岁月。学校发掘区域红色资源,与雨花台烈士陵园合作排演《雨花台下的丁香花》原创舞台剧,生动演绎烈士故事,通过校内外巡演和网络展播,使红色基因成为南审人共同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追求。

    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传播新阵地,学校与井冈山、瑞金、遵义等地合建校外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井冈情·中国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程,追寻红色足迹、宣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精准扶贫、义务支教、志愿服务,促进“化德于行”,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整合传播资源,创新网络文化育人“新模式”

    学校整合现代传播媒体资源,着力构建“多元平等、健康活泼、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校园网络育人环境,创新信息传播途径,以南审精神引领价值追求,以南审故事涵养高远情怀。

    增强网络育人科学性。构建党政齐抓共管校园网络的体制机制,成立新媒体联盟,构建“两微一抖”为主体、多终端全覆盖的校园融媒体平台,扩大网络文化育人的覆盖面。对二级媒体平台进行登记备案,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倡导学生科学、理性上网。鼓励学生加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实践活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提高网络育人针对性。坚持“教育对象在哪里、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优化内容供给,深入挖掘教师、学生、校友中的正能量故事。设立新闻中央厨房集中采写,对不同新闻线索采取不同的写作策略和呈现方式,结合媒体传播特征,适时发布、接力传播,实现新闻资源链式传播。

    提升网络育人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及时通过媒体平台大数据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诉求,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及时处置网络突发舆情。开展网络文化节、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充分调动“校—院—班”三级文化主体建设热情,发挥网络文化的服务功能。举办“高校思政与新媒体传播创新”高峰论坛,让校园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强大“磁场”,形成线上线下思政教育合力。

    (杨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