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
乐见更多高学历优秀人才从教
宋萑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一则教师招聘公告引发关注,招聘的50名中小学教师均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其实,这一举措并非个例,愈来愈多的地方政府和学校开始尝试吸纳高学历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虽然有一些声音认为博士进入中小学是人才过剩、大材小用,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以人才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下,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关乎教育发展和国家繁荣稳定。今年颁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则是其中核心任务。

    学历水平一直是国际公认的教师队伍质量核心指标,并作为教师专业资格认证的前提。例如芬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启研究型教师教育模式,规定芬兰中小学教师须具备硕士学位,进而强调对中小学教师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成就芬兰教育改革发展成功的核心条件。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就着力推进教师学历水平提升,支持师范院校提升培养层次。在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高学历者精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且具备相对高阶的思维与较强的研究能力,这些特点较好地回应了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学历人才进入教师行列,显现出当前教师工作的吸引力。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教师工作,提出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主动从教,恰恰体现了国家系列政策落地实效,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逐渐浓厚。

    不过,高学历者从教、教师学历门槛提升虽是现实需求与个人选择的结果,但也要警惕陷入“唯学历论英雄”的误区,忽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学育人的复杂性。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扎实学识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因此我们在欣喜高学历人才从教之余,也要思考教师招聘入职机制完善问题。

    首先,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专业,需要专业伦理、专业素养、专业培养,因此对教师的招聘仍然需要回归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层面,从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多层面进行察考,对应聘者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判断,使真正乐教、适教、善教的人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为此,教师要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教。高学历教师能为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知识补给与更为丰富的思维训练,但如果其缺乏专业培养和师德养成,也可能会带来“只教不育”的危险,脱离教师专业的育人本质。

    其次,我国各地教育发展尚不均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相对于学历,我们更需要熟悉农村实际、愿意持续投身教育工作的教师。因此对于各地而言,招聘前应结合本地现况,审慎制定招聘的标准,不盲目跟风、极大推崇学历之效用。在一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区域,通过限定学历标准来招聘教师,也是出于对优化当地教育质量的考量。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地方应将教师招聘标准的衡量放置在本土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与斟酌。

    再其次,如何让高学历者能留得住、教得好,则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地方应做好“招聘”与“用人”的衔接,一方面在入职后进行系统的培训,使高学历者将自身所长更好地与教师的专业内涵相接洽,以应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之需要;在其职后发展阶段,提供持续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不断提升其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关注其发展自主性,使其能够拥有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与活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乐见更多拥有高学历、接受长期专业培养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行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