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改风采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
长江师范学院: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打造ICT人才高地
谭勇 李柳柏

    长江师范学院面向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人才需求,依托重庆市“新型二级学院”“三特行动计划”“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等重大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重构“12345”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打造地方师范院校高水平工程应用型ICT人才培养高地。

    “12345”实践教学体系以坚持培养工程应用型ICT人才为中心,筑牢一、二课堂两个主阵地,夯实基础、专业、创新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科基础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改革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模式,建强师资队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深化协同育人,完善专业管理,强力支撑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需求导向优化ICT专业集群

    明确工程应用型人才目标

    ICT专业集群以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发展对ICT人才需求为导向,聚焦大数据智能化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2015年以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改造升级传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增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物联网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构建对接产业的ICT人才培养专业集群。专业集群立足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明确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面向ICT行业工作岗位群,培养具有扎实学科基础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筑牢一、二课堂两个主阵地

    专业群结合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和一、二课堂融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比例超过30%。以达成四项能力为目标,重构模块化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实践导向的教学环境,实施项目驱动、团队协作、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方法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学团学一体化”引领第二课堂,构建学生、班导师、项目导师、职业导师“师生共同体”,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企业实战项目计划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工程素质。

    汇聚校内外育人资源

    夯实三大实践教学平台

    围绕工程应用型ICT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校内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和中兴通讯、中科曙光、安博教育等行业名企协同育人资源,打造贴近行业主流的基础、专业和创新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学科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平台着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平台着重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通过政府部门专项投入、学校自筹、企业共建多途径实施三大平台建设,新增人工智能系统、云数据中心等平台以及行业应用案例、在线虚拟仿真库、富媒体教材等配套教学资源,有效支撑ICT主流技术与应用实践。

    多措并举打造教学名师

    建设博学奉献的实践教学队伍

    以“引培结合、校企结合、科教结合、科学激励”为手段,大力培养教学名师,逐步形成了以教学带头人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讲师后备,助教辅助的结构。注重强化制度引领,在绩效分配、职称评审、在职培训等方面营造重视实践教学氛围,推动专业教师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行动上努力提升实践能力,积极投身实践教学,奉献实践教学,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博学奉献的实践教学队伍。

    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

    产教融合深化协同育人

    推进与信息通信行业和知名企业合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安博教育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实质性开展实践条件建设、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学生校内外实践等合作项目。依托项目载体,形成“五共”良性互动机制,即:共育师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共建平台支撑教学与实践对接;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共建课程,推进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服务地方行业发展。实践表明,产教融合深化协同育人有力支撑了人才培养质量。

    校院系三方协同

    完善“三位一体”专业建设体系

    学校对ICT专业群办学提供政策倾斜与资源优先投入,把好专业准入关;二级学院发挥主体作用,调配资源投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把好专业建设关;专业系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建设改革,把好专业运行关。学校、学院、系分工协同,完善“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管理体系,合力保障专业群建设管理质量。

    通过持续实施“12345”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搭建起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体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示范辐射效应日益增强。

    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获批智能感知技术与大数据应用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教师获评“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重庆高校十大“双创”明星等6人,获国家级别、市级教学竞赛等级奖10人次。

    二是协同育人成效显著。获批重庆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4项,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与中科曙光共建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与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广州粤嵌等企业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个,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1+2+1”卓越工程师,与中兴通讯共建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专业。

    三是教研成果质量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立项“十三五”市级特色专业,立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项、产教协同育人项目34项,出版规划教材和专著12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5篇。

    四是学生创新成果稳居高位。2017年以来,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371项,立项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226项,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水平。竞赛获奖和“双创”项目均实现国家级别突破,先后获得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和国际公开赛特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铜牌以及“基于GPRS的三峡库区乌江段总磷污染实时监测系统”“城市抢车位APP”等国家级别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孵化重庆市追影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千将软件有限公司等微型企业5家,学生荣获“重庆高校十大‘双创’明星”优秀奖。

    根据麦可思调查报告数据,近5年ICT专业群学生整体就业率达96.84%以上,毕业生去向、薪酬、满意度等主要培养效果指标持续攀升。其中,就业现状满意度平均为77%,比全国同类院校平均值高出11个百分点;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为81%,比全国同类院校平均值高出9个百分点,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谭勇 李柳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3/15/07/ZGJYB20210315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