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
质疑辨惑 创研“疑进”课堂
赵晓英 苏萍

    在叠翠流金的象山脚下,坐落着一所以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别号象山先生)命名的象山小学。秉承象山先生治学名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象山小学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懂得思辨,并打造出契合象小人脉搏的“疑进”课堂,力求每一名学子能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进”课堂,核心指向学生获得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要得以保障,自主学习形式丰富,可以独立自学,也可小组交流,从而产生新问题。学生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直指教学重难点,整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厘清学习任务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任务,清晰做事,自主获取学习知识。这与学校“坚持科学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亦是不谋而合。

    为了更好地落实“疑进教学”研究,学校多措并举,教师凝心聚力,教研蔚然成风。一是采取“疑进”“五步行动”研究,即“目标分解—任务驱动—过程观察—成果发布—推广应用”。通过“五步行动”研究模式,使教师明确研究目标,参与研究过程,掌握研究方法,分享研究成果,呈螺旋递进的形态,有效促进了“疑进”课堂研究日常化,更好地促进了“疑进”课堂的建设。二是针对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自我修炼型校本研训、课题研究型校本研训、外力介入型校本研训、课例研讨型校本研训。四种类型的校本研训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课堂的“疑进”因素,不断提高“疑进”教学研究水平,让“疑进”真正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三是在“疑进”教学研究中,依据年龄特点、学科特点成立了7个“疑进”项目研究团队,各“项目研究团队”紧密联系“常规研究团队”——年级组和教研组,扎实推进“疑进”研究,尝试以问导学,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这种以疑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的“呈现—接受”模式,以“引导—发现”新格局代之,使课堂实现了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型。

    一路走来,艰辛与收获参半,困惑与成长相随。令人欣喜的是,学校的“疑进”教学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各学科、各年段的教学模式——“疑、理、解、知、结”(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辨析问题、小结拓展)课堂五环节。

    在“疑进”课堂中,师设生疑、你问我思、合作探究的互动情境,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课题到文段,从语文到数学再到科品、音美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大胆进行角色换问、追问、精问,课堂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精彩的瞬间,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力。

    探究是主旋律,问题、发现与思考是主题词,“疑进”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以人为本,以生为主,倡导自问自究,保证学生20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真正让学生在“疑中问,学中思,思中进”。

    在“疑进”研究中,不仅学生在“疑”中求“进”,教师们也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求解的过程中深化“疑进”教学研究,提升研究能力,在体现自身创造价值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洋溢着创造和愉悦之美的生命成长过程,师生共创漫步云端的幸福,共享脚踏实地的暖意,共显日益增强的象山小学教师研究能力。

    学生有成长,教师有进步,带动了学校品质节节攀升,声誉蒸蒸日上。在全国基础教育京沪快线——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区域视角第六次论坛上,学校以“疑进”教学研究作了主题交流,深受专家学者肯定。同时,“疑进”教学研究被省市教科所立项为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先后在《语言文字报》《湖北教育》上发表,被荆门市确立为特色校本研究项目并予以实践和推广。同时,“疑进”教学课例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5节获国家级别优秀、11节获省级优秀;在“湖北好课堂”活动中,两节课例获省一等奖。海南省海之南教育集团来学校访问交流,学校展示了两节“疑进”教学课例,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一致好评。

    《礼记·中庸》中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学习、质疑、思考、鉴别和行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博采百家学说,仔细推敲问题,缜密思考答案,明辨是非优劣,果断付诸行动,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亦是象山小学构建的“疑进”课堂所追求的终极理想境界。希望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象山小学的教育成果能繁花满枝!(赵晓英 苏萍)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3/09/12/ZGJYB20210309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