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高校新风
2021年03月01日 星期一
三跨四结合 铺就小学卓越教师成长路
——聊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侧记
邵怀领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有着悠久的师范教育历史,被季羡林先生誉为“桃李遍鲁西,文风满山左,流风余韵普及神州”。国家级别一流专业建设点聊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浓厚的师范教育传统氤氲之下,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探索实施“三跨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修读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注重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教学方式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实践注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任教师与行业名师相结合,为新时代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提供了一个“聊大样板”。

    实施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选课

    2015年,聊城大学颁布实施了《聊城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聊城大学学分制选课管理办法》等学分制改革文件,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大势,实施学分制改革正是体现学生中心理念的有效途径。”聊城大学副校长赵长林表示,“聊城大学作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设有25个学院,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选课,有利于盘活学科资源优势,有利于激发师生内在活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根据学分制改革精神,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选课,有学生因痴迷国学而去文学院修读“唐诗宋词鉴赏”“汉字与文化”等课程,有学生因醉心于历史而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修读“中国考古学”“欧洲发展史”,有学生因酷爱自然而去环境规划学院修读“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这种选课方式给我们打开了很多扇看世界的窗户,学生们的视野开阔多了,非常怀念大学期间的选课学习时光。”攻读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2015级学生陈颖动情地说。经过近3年统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选课达950门次,知识面普遍宽广,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接天、下接地”。为增强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小学教育专业实施四年一周期的培养方案修订制度,通过“上接天、下接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所谓“上接天”,指把国家对人才培养新要求落实到培养方案各领域;所谓“下接地”,指把区域小学对人才培养的好建议吸纳到培养方案各环节。为更好实现“上接天”,自2017年起,小学教育专业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学习领会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更好实现“下接地”,先后邀请了山东省知名小学校长、部分优秀毕业生参与到培养方案修订中。“聊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是小学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有力推动了我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我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聊城市教育体育部门督学王秋云如是说。

    结合学生成长规律,人才培养方案按“需”设课。聊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桂清教授认为,“学生成长具有兴趣多样性、个体多元性和发展渐进性等特点,只有遵循成长规律,制定培养方案才会更科学”。为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小学教育专业把同一类课程细分为若干课程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课上课。从2014年开始,小学教育专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专业导论课,增加学生的专业认知,大学二年级至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学生根据个人志趣选修不同的课程组,大学四年级下学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及撰写工作。2016级学生黄笛飞对汉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了“汉字文化教育与课程体系开发”“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后,其编撰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方法手册”获得小学语文教师的一致认可。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更新教学设施,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创造条件。2017年,聊城大学提出“教学环境智慧化、教学设施智能化、教学平台集约化”的教学改革战略,更新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小学教育专业以此为契机,建设了小学语文智能化实训室、智慧书法教室等20余间教室,购置了交互智能平板、触摸屏电子白板等100余台套智能化教学设备,为教学信息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优化教学资源,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奠定基础。2016年,聊城大学启动实施《聊城大学“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等通识教育课程,与深圳大学等地方高校联合成立UOOC联盟,与山东大学等省内高校联合成立了山东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小学教育专业依托学校搭建的课程平台,把“班主任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到已有课程中,为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交互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秉持学生中心教学理念,探索实施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小班化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资源整合—线下自主—学情反馈—线上讲析—总结提升等环节,实现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养提升等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借助雨课堂、云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师生互动明显增多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小学教育系主任李玉峰博士深有感触地说。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丰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校内强基础、校外练功夫的思路,小学教育专业通过强化校内教师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构建了实习前校内培训基本技能、实习中校外提高专业素养、实习后校内提升综合素养的“三阶递进”式教育实习模式,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多措并举,校内夯基筑能。2016年,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精神,小学教育专业借助微格教学实训室训练学生的说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借助网络学习资源库培养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网络教学资源应用能力;借助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书画能力、创作能力。2015年以来,学生获山东省高校师范类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获“简笔画大赛”“剪纸大赛”等校级以上其他各类比赛一等奖15项、二等奖69项。高超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方联动,校外拓展提升。为加强校地协同合作育人力度,2020年初,聊城大学与聊城市政府部门签署城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书,通过实施基础教育示范工程、基层培训与学历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面撬动聊城崛起。根据协议精神,教育科学学院与各县市教育体育部门联合成立教育实习指导小组,小学教育专业专任教师与地方小学骨干教师联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多方联动确保教育实习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教学观摩、课堂实习、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教学实践活动,职业素养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

    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名师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基固本,着力提升校内专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2016年起,教育科学学院实施“筑峰计划”,培养高水平教学研究带头人,培育高水平教学改革团队;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实施“基础教育扎根计划”,鼓励专任教师与小学一线教师共同申报课题、共同培育优秀教学成果等。近5年来,培育高水平教学改革团队5个,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5人,与小学教师共同申报课题16项,获批国家级别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校内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借助“外脑”,有效发挥校外名师资源优势。2013年,聊城大学获批教育部门“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研修项目”等4项“国培计划”项目。出于参训学员是全国各地小学骨干教师的考虑,小学教育专业顺“势”而为,在培训这些学员的同时,又让学员为在校生上教学示范课、交流教书育人心得。借助举办“山东省小学名校长培训”“聊城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又与学员建立了“聊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共同体”,为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储备了充足的校外优秀人才资源。此外,还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坊”、举办“名师讲堂”等活动,邀请齐鲁名师、水城名师来校指导学生学习,参与小学教育专业各项建设工作。近五年,校外一线优秀教师为学生举办讲座72次、指导学生500余人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探索,聊城大学“三跨四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出累累硕果。2016 年,小学教育专业获批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获得山东省首批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资格。2018年成为山东省首批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专业之一,2019年获批国家级别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专业认证。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也因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专业能力过硬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邵怀领)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聊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侧记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1-03/01/07/ZGJYB20210301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