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周末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深谙印度的金鼎汉
张双鼓

    我国著名学者、翻译家、印度学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金鼎汉(1930—2020)数十年来在印地语教学研究以及中印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卓越贡献,2001年,荣获国际印地语最高成就奖“乔治·格里森奖”。

    金鼎汉先生出生于湖南长沙,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说到他由英语转学印地语,还有一段故事。

    到北京以后,有一次他和叔叔金岳霖到梁思成先生家吃饭。梁先生对他说:“英语是一个工具,你英语已经很好了,我建议你再学一门专业。”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产生了学习其他外语的想法。当时中国与苏联关系友好,所以学习俄语的人很多,他不想凑热闹。他痛恨日本侵略中国,很讨厌日语,最后转学了印地语。金鼎汉先生说,他选学印地语是受到梁思成先生的影响。

    为了转学印地语,他特意去拜见东语系主任季羡林教授。有一天,金鼎汉先生在图书馆大门口等候季羡林教授,向他提出转学印地语的申请。季羡林教授说,可以考虑,但要看他的入学成绩才能决定。过了两天,他正在图书馆看书,季羡林教授走过来对他说:“我看了你的入学成绩,很好。你可以来北楼东语系办公室办理手续。”从此,他就与东语系印地语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金鼎汉先生是1955年毕业留校的。他曾回忆讲述留校后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1955年8月7日,参加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先生举行的电影招待会。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应邀出席。周恩来总理听他会说印地语,就问他是不是北大的。他回答说是刚毕业的留校教师。周恩来总理说,那你的责任很重,中印关系很重要,印地语是印度国语,你要好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后做出成绩。周总理的话对他鼓励很大,印象很深。

    金鼎汉先生留校后,在协助印度外教辅助教学、编写印地语教材的同时,虚心向印度外教请教,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虽然没有留学印度,但是他的发音标准,字正腔圆,有印度人的腔调。学生们说,金老师读起印地语抑扬顿挫,非常好听。

    金鼎汉先生为了真正从文化层面掌握印地语,在学生时代就翻译了普列姆昌德的中篇小说《妮摩拉》,这是中国人首次从印地语翻译的文学作品。金鼎汉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学者、翻译家和印度学家,重要译著有杜勒西达斯的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之湖》,编写《印地语汉语成语词典》等,其中《罗摩功行之湖》汉译本激发了数代中国学生对印度文化和文学的热爱。他还作为印地语专家代表,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和《毛主席诗词》的印地语版翻译工作。

    印度中世纪著名诗人、宗教改革家杜勒西达斯(1532—1623)的作品和思想在印度人民中享有盛誉,被印度教奉为神明。《罗摩功行之湖》是根据蚁蛭的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和无名氏作者的《神灵罗摩衍那》为蓝本加工改写而成的。

    《罗摩功行之湖》是印地语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品,几百年来,它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被当作文学典范、宗教经典、伦理宝库和生活百科。在印度,无论是著名诗人还是政治人物,都非常喜欢这部长篇叙事诗。圣雄甘地遇刺时最后一句话就是“哎呀,罗摩!”这句遗言被刻在甘地的墓碑上。圣雄甘地认为:“念诵《罗摩功行之湖》是他的最高享受。”泰戈尔认为:“它把人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在金鼎汉先生看来,翻译诗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翻译有宗教哲学的诗尤为困难,而原诗的水平越高翻译起来就越困难。《罗摩功行之湖》原诗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有极丰富的宗教哲学与伦理思想,而且它的诗句也是十分优美的。它从头到尾是格律诗,通过四组对话,层层转述,边讲哲理,边讲故事,辞藻华丽,语句铿锵,用优雅动人的诗句把读者和听者带入作者的理想境界。这样的诗句译成汉语想做到信、达、雅是很不容易的,而从汉译本的译文来看,应该是成功的。

    1988年3月30日,季羡林先生在《喜读〈罗摩功行之湖〉》一文中对金鼎汉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金鼎汉同志的汉文、印地语水平,久有定评。他在翻译本书时,殚精竭思,推敲译文。对把原诗译为汉文诗体,他也煞费苦心,考虑原诗的格律与汉诗的格律。结果决定将原诗每首二行也译为汉诗每首二行,押尾韵。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有人把原作的诗译为散文,我最不敢同意这种做法,我认为这对不起原作者。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忠诚于原作者,包括文体在内,是一个翻译者的义务。在这一方面,金鼎汉同志努力做到,实获我心。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印人民友好交往的需要,印地语的作用越来越大。印地语的成语十分丰富,中国人要熟练掌握好印地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成语。金鼎汉先生认为,从事印地语教学、研究和翻译等工作,仅仅靠一部《印地语汉语词典》是不够的,于是他萌生了编写《印地语汉语成语词典》的想法。自1960年开始,他从印地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搜集资料。金鼎汉先生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参考10余部与印地语成语相关的词典和著作,又经过长达6年的时间,在1984年编写成近2万词条包括参见条的《印地语汉语成语词典》。《印地语汉语成语词典》的出版,不仅对我国学习印地语和从事印地语工作者,而且对学习汉语和从事友好工作的印度人都是十分有价值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1989年1月16日至19日,金鼎汉先生受时任印度驻华大使任嘉德先生的邀请赴印度新德里出席英迪拉·甘地纪念大会。会议由英迪拉·甘地纪念委员会主办,该委员会主席为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大会的主题是“世界公民的成长”,这是英迪拉·甘地生前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金鼎汉先生在大会上作了“英迪拉·甘地与我”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欢迎。茶歇时,拉吉夫·甘地总理接见了他。拉吉夫·甘地详细询问有关《罗摩功行之湖》的翻译和从事印地语的研究情况。

    1993年12月,金鼎汉教授荣获时任印度总统夏尔玛颁发的“世界印地语荣誉奖”。印度中央印地语研究院称赞他为“当今世界印地语研究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2001年6月15日,时任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在总统府举行隆重仪式,向金鼎汉教授颁发了“乔治·格里森奖”。该奖项是以著名语言学家乔治·格里森的名字命名的,专门奖励在印地语方面作出贡献的外国学者,由印度中央印地语研究院和印度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共同负责遴选。自20世纪80年代设立该奖项以来,只有六位世界著名的印地语学者获得该奖项,金鼎汉教授是第七位,也是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印地语学者。

    (作者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