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周末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潘裕民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莲峰居士,李璟第六子,五代十国时南唐最后一个皇帝。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六月,中主李璟于洪州(今江西南昌)病卒。七月,二十五岁的李重光于金陵嗣位,史称南唐后主,改名为煜,迁都回金陵。李煜在位15年,也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宋破金陵,出降,被俘到汴京(开封),封“违命侯”,后被毒死。后人把他的词与其父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由于李煜从皇帝降为阶下囚的巨大变化,他的词作也明显地呈现出前后两期的不同风貌。

    前期(35岁前,即南唐灭亡之前),李煜过的是太子、帝王的生活,词作的内容大都是描写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恋情,在题材上没有超过“花间派”,但在艺术上却超过花间词人。如他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和《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前者写他通宵达旦地听歌看舞,饮酒作乐;后者描写宫人在宫廷里奏乐歌唱的情景,画面都十分鲜明突出。又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清平乐》等,则着意描写男女生活和悲愁情绪,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后期(南唐亡至978年李煜去世),李煜由皇帝降为囚徒,生活境遇的急剧变化,使他在思想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词作虽只有十首左右,却是他词的精华所在,几乎无一不佳。

    他后期词与前期比较,词风明显大变。在后期词中,他自己就是抒情的主人公,愁、怨、恨、忆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已无丝毫昔日欢乐可言。其内容主要追怀昔日的繁华生活,抒发国破家亡、身入囹圄(监狱)的怨和恨,笼罩着哀怨悲叹的低沉情绪,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语)。从思想境界看并不高,但有极大的感染力,多少年来赢得人们的广泛同情和赞赏。这是因为,其中抒发的“离愁别恨”等感情,在封建社会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在内容题材方面,李煜摆脱了“花间派”专写女人琐事的狭小天地的束缚,扩大了词的境界,把词带上了抒情的道路,提高了词的地位,对词体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其《虞美人》向来被认为是李煜的代表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虽然抒写的是亡国之痛和幽囚之悲,但语言清晰,意境透明,它不依靠外在的描摹来烘托气氛,而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和体验事物,使之有一种“语尽意不尽”的艺术境界。再看他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寄人篱下,借酒浇愁,以一时醉梦之欢,麻痹自己国破家亡的痛苦。比较起来,这首词的基调最为低沉,情绪最为颓废。

    又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些词,在以前文人词中,从来不曾有过。都是强烈抒情之作;都是写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不是无痛呻吟、矫揉造作之词。

    李煜的词艺术性极高,历来都给予高度评价。如晚清的王鹏运《半塘老人遗稿》说他的词:“超逸绝伦,虚灵在谷。”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