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产教融合沃土 培育行业新质人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新工科建设实践
中国教育报 2025年10月19日 张红霞 周明智 宫爱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紧跟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步伐,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建设定方向、为产业升级注动力。学校立足“因企而建、因车而兴”根基,传承“教育与生产实际结合”基因,人才培养工作历经“产学合作1.0阶段—产学研融合2.0阶段—产教深度融合3.0阶段—卓越工程师培养4.0阶段—现代产业学院引领产学研创一体化5.0阶段”,实现从“适应产业”到“赋能产业”的跨越,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行业新质人才提供了实践案例。

  “四赢”聚能,建“近产业”教育共同体

  学校以“优势互补、需求互嵌、协同共赢”为理念,创新“校区—园区—厂区”联动机制,沿湖北“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和“宜荆荆恩”城市群,联合高校和企业组建汽车工程教育联盟,打造跨地域、跨校企、跨学科的工程教育共同体。通过“平台共建、运行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实现政校企地“四赢”,彰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优势。

  近5年,学校依托该共同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40多所省内院校提供教育资源,辐射200多所省外高校,培养数万名汽车及相关领域人才,成为汽车产业“人才蓄水池”。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入选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社团百佳名单、高校大学生“十佳创业社团”,学生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东风汽车等企业评价学校毕业生“上手快、留得住、有后劲”。

  “智”“新”赋能,筑“亲产业”专业集群

  面对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产业新机遇,学校以“智”为核、以“新”为魂,响应新时代对新型劳动者、劳动工具的新需求,构建汽车“先进设计、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网联、智慧服务”六大专业群,35个工科专业全面对接汽车产业链,15个专业面向汽车现代服务业。

  专业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动态调整”,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网络安全等17个新工科专业,填补区域产业人才空白;根据教育发展、人才成长、职业发展、产业发展规律,以产业需求定培养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以项目驱动能力培养,7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助力学校搭建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等平台。

  “四融”筑基,搭“全产业”实践平台

  实践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学校发挥“因企而生”的优势,汇聚全产业链资源,建“先进性、共享化、跨学科”实践平台体系,以“四融”阵地保障育人。一是“产学融合”文化育人阵地,让学生在了解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培育产业认知;二是“产教融合”企业岗位育人阵地,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中提升工程认知;三是“科创融合”企业研发中心平台阵地,联合企业以项目驱动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研发,培养科研认知;四是“产创融合”实践平台阵地,让学生在高新区、创业园区和新生企业深度体验创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塑造创业认知。平台打破“实验室与生产线、课堂与车间”脱节困境,学生入学即接触产业前沿。

  “四进”提质,构“进产业”教学体系

  为培养汽车新工科人才“基础技能、工程应用、设计创新”三种核心能力,学校构建了三层次递进式工程创新能力实践教育体系,以“四进”(进实验室提技能、进科研拓视野、进竞赛强创新、进企业悟技术)举措打破学科界限,打造模块化实践课程,将教学内容深度融入产业发展。

  为保障教学体系落地,学校制定了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工程教育管理办法,建成线上线下实践教材、视频和生产影像资源库,让课堂教学与产业实际无缝衔接。2018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门“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校;先后获批“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HUAT东风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东风HUAT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发展探索与实践”等4个国家级别新工科项目,其中,2个项目获评“优秀”等次。

  “双向”共育,炼“懂产业”“双师”团队

  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学校通过“双向流动、成果共享”的机制,打造了一支“懂产业、爱教育、擅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新进教师全部入企锻炼6个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30%的在职教师任企业“科技副总”“技术顾问”,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将产业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在“企业专家请进来”方面,按“531”模式(5名技能导师+3名项目导师+1名首席专家)组建实践教学团队,现聘企业导师500余名,拥有省级产业教授12名,形成了“校内教师懂教学、企业专家懂技术”的互补格局。

  历经多年探索和实践,学校新工科建设经验获政府部门、企业的一致认可,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育才,助力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张红霞 周明智 宫爱红)

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保教 03深耕产教融合沃土 培育行业新质人才 张红霞 周明智 宫爱红2025-10-19 2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