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构建“一核·三维·三融”模式 培养智库人才

中国教育报 2025年10月01日 聂远征 芦何秋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政策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历经9年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并实施了“一核·三维·三融”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打破传统研究生教育藩篱,有效破解了智库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培养了一批具备政策理解力、深厚专业素养、战略分析能力和精准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地方高校智库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

  理念创新——“一核”引领擘画智库人才培养新蓝图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核·三维·三融”模式在理念上强调战略性转型,构建了以“一核”为引领的全新培养理念。“一核”即“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传播能力”。该模式精准锚定国家与地方战略任务,将培养目标从传统的“媒体人”转向“智库型传播者、分析者、研究者”。它聚焦于乡村振兴、国际传播、数字中国、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旨在培养“懂政治、通国情、有担当”的智库人才。通过深度嵌入政府部门决策咨询、重大舆情研判、区域形象建构等真实智库课题,该模式创新性地将国家及地方战略任务直接转化为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模块、实战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政策分析、深度调研、数据驱动研究、战略传播和政策评估与转化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为了确保培养目标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学院定期邀请智库专家、政策制定者、行业导师、同行学者进入课堂,参与培养方案的迭代与评估。同时,推行教师赴政府部门、智库机构挂职,以及行业导师驻校授课的机制,形成了一个能够敏锐把握国家和地方需求并及时通过教学改革作出响应的育人生态闭环。

  路径创新——“三维”协同“三融”驱动打造协同育人生态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通过“三维协同赋能”和“三重融合驱动”机制,构建了一个立体化、沉浸式、知行合一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三维协同赋能:重构“智库导向”课程体系

  将课程体系建设分为“学术前沿创新”“实践场景渗透”“地方文化深耕”三个维度。学术维度:提出“新闻传播+”的跨学科融合路径。增设了政策研究方法、计算传播、数据分析、网络舆情智能分析、国际传播等跨学科前沿课程,旨在培养“懂传播、通政策、精数据”的复合型智库分析人才。实践维度:突破传统教学局限,以流动课堂、田野驻点等形式,将课堂嵌入真实实践现场。创建了研究生工作站、社区传播基地、校企实践基地、数字乡村实验平台等实战载体,为学生提供“真题真做”的沉浸式智库工作环境与实战机会。文化维度:依托荆楚文化资源,探索将“文化基因”与传播能力双重解码。通过将地方知识系统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深耕在地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跨文化传播与政策解读能力,实现了理论研究、价值引导、技术操作和项目执行的立体式课程体系。

  三重融合驱动: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协作新生态

  为解决“政产学研用”各方主体未形成深度协作生态的问题,该模式创新性地推进了学科、场域、产教的“三重融合”。学科融合:推动新闻传播与公共管理、数据科学等学科融合,构建“新闻传播+”跨学科课程群、创新试点班等。场域融合:建立了“教室、云平台、智库现场”三维教学场域,推行“课堂+田野+项目”的虚实融合教学机制。将省级智库项目拆解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以实际项目为基础开展学习,极大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跨领域的思维能力。产教融合:针对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割裂、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成果创新实施了“三导师制”培养机制。学术导师(教授)指导理论学习,行业导师(智库专家)指导政策咨询与实际项目,技术导师(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与工具培训。这种“三师制”贯穿“课题准入、过程督导、成果转化”全流程,并推行“智库成果反哺教学”闭环,让课堂理论直接服务于智库咨询与社会治理实践。

  评价创新——多元化评价激励智库贡献度

  该成果突破了传统单一、导向性不足的评价模式,构建了多元化评价与激励机制,突出智库贡献导向。一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建立“智库贡献值”体系,将研究生参与的智库报告质量、领导批示或采纳情况、政策建议影响力、社会调查成果应用价值和服务地方项目成效等纳入核心指标,实现了科研成果与决策价值的直接挂钩。二是强化过程性考核。注重在课题研究、团队协作、沟通汇报、问题解决等全流程中的表现评价,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创”。三是激励机制联动。对在智库服务中成绩突出的研究生和导师团队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优先推荐研究生进入国家级别、头部智库实习,形成能力提升与价值体现的良性循环。

  成效卓著——示范辐射赋能学科发展与社会服务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核·三维·三融”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服务地方发展和推动学科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人才培养方面,近3年,学生主持国家级别创新创业项目12项。进入政府部门发展研究中心、主流媒体时政评论、深度报道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显著提升。用人单位普遍反馈,毕业生政策敏感度高、调研能力强、报告撰写规范,能快速适应智库工作要求。社会服务方面,师生团队持续为社会治理创新、荆楚文化国际传播等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智库成果被多部门采纳数十次。学科建设方面,该成果有力支撑了学科在“智能传播与国家治理”“国际传播与舆情应对”等特色方向的发展,并助力学院于2024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成为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之后湖北省第三所拥有该博士点的高校。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核·三维·三融”模式已逐步形成良好示范。团队举办“融媒体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活动10余场,并广泛分享智库人才培养经验。项目成果还获得了多家权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展望未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拓展与政府部门、智库、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研究生智库工作站规模。同时,将整合优质资源,建设《湖北智库案例库》《湖北战略传播与决策咨询案例库》,打造可推广的标准化培养体系,着力建设地方高校新型智库人才培养新高地,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聂远征 芦何秋)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构建“一核·三维·三融”模式 培养智库人才 聂远征 芦何秋2025-10-01 2 2025年10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