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成为国际竞争主赛道的时代背景下,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工程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服务石家庄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为己任,创新打造“平台聚力·项目引领·成果共创·人才共育”数字安全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在人才输送、技术服务、产业赋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平台聚力,构建“四维一体”产教融合生态圈
专业群突破校企合作“重形式轻实效”的瓶颈,创新“集成化平台+实战化项目+混编化团队+成果转化”四维联动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双向流动与高效转化。
专业群携手360数字安全集团、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网信智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业内领军企业和区域优质企业,共建“一基地六中心”——大数据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网络安全感知与防御技术创新中心、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适配验证实践中心、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石家庄分中心、城市安全场景应用服务中心、产业人才培训中心、网络安全科普中心(数字安全科技馆),以真实生产项目为纽带,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环境无缝对接。
专业群实施“产业教授”制度,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形成“双向互聘、双岗双薪”的混编团队,通过平台共建、项目共研,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转化水平显著提升,真实生产环境的教学场景全面落地,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年承接企业项目28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2000多万元,形成“教学—研发—服务”螺旋上升生态。
课程重构,“一谱一图三契入”体系破解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
专业群创新构建“一谱一图三契入”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要素与生产过程紧密耦合,精准匹配产业发展需求。
“一谱”即基于数字安全领域典型工作场景,分解为12个岗位群、136项典型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绘制专业群知识图谱。“一图”即课程路径图,按照“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岗位融合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场过渡课程”的五阶递进思路重构课程体系,形成基于岗位或工作任务的成才路径图,实现学习路径与职业成长曲线精准匹配。“三契入”即在通识基础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契入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SEQ(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教育,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在岗位融合课程中,基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设计岗位课程,契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生技能竞赛能力要求,全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契入企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若干套餐模块供学生选择;通过职场过渡课程提升学生的复合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网络安全运营方向课程包融入企业真实攻防项目,学生参与开发的“政务云安全监测系统”已部署于15个厅局单位,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机制创新,“六融合联产承包责任制”护航职业成长全周期
专业群创新推行“六融合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培养过程全覆盖,为学生职业成长全程保驾护航。
专业教学团队对“实训场景、课程资源、技能培养、高质量就业”实行“全程包干”,从学生大一期末自选方向开始,承担科技社团、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指导,结合实训、竞赛、社团等多维手段,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
“六融合”具体表现为:标准融合,将专业教学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行业规范深度对接,课程内容同步企业技术更新;场景融合,校企联合建成“教学工厂”式中试生产线,学生实训作品直接进入企业产品库;身份融合,现代学徒制下,提前就业班学生全部获得企业预备工程师认证;培养融合,专业社团实现全覆盖,学生在国家技能竞赛中获奖23项;评价融合,引入企业KPI考核体系,38%的毕业生入职半年即晋升技术骨干;精神融合,将职业精神培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工程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群将始终秉持“与产业同频、与时代共振”的办学理念,通过深化“平台共建—项目共研—成果共享—人才共育”的生态闭环,完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机制,打造“区域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职业教育品牌,持续为国家数字安全领域输送“精技术、懂实战、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蔺静 路遥 沙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