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电子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切实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质量。依托2024年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高校实验室安全与消防安全》教材建设”和校级共享平台资助项目“高校共享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研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过硬、团队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学校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二级单位组织实施、教师积极参与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统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制度规范和工作规划,确保师德师风建设任务的落实;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健全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使教师深刻认识高校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培训工作,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旨在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如建立“思政及师德师风培训班”、组织师德师风专家宣讲团、举办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大会、开展师德师风专业教育等,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实践载体,丰富培训内容,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师德榜样,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作用,通过举办教师表彰大会、打造“美丽成电·师德之美”专题报道等,做好师德师风的标杆建设工作。
构建教师发展支撑体系
学校优化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院—团队教师发展培训共同体,着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培育教师科研素养为目标,全面整合资源,发挥科研平台的支撑作用,依托学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等,推动教师人才培养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同时为教师科研项目立项实施提供指导与培训,成立学术高级研修班,促进教师学术研究水平获得针对性提升。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发挥新进教师培训会的引领作用,不断打造教师培训项目优秀案例,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教师交流分享经验提供平台支撑;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不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科学制定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围绕教师出国交流学习与沟通服务等提供全方位帮助,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共同引领青年教师发展、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培训研讨会、组织开展以“健康引领,专业成长”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成长健康大课堂,致力于锻造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构建教师引进评价机制
学校注重内培外引,明确人才引进标准,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建设祖国为主要目标,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以前沿性的眼光谋划人才布局,依托国家人才计划,面向全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杰出青年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大力确保人才引进质量;学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包括学科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专业带头人的三级教师建设梯队;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能够挖掘人才潜力的动态化评价机制,配套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建立高校数据样本,以此分析人才发展规律,预测挖掘人才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发挥人才评价机制对于人才潜力激发的重要作用,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构建科技型人才评价体系。
创新驱动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定位与育人特色,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分类施策,创新赋能,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激活教师内驱动力。实施数字赋能教师成长工程,探索AI助力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举措,鼓励教师用好AI教学工具,打造沉浸式智慧教学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能力。以赛促学,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以竞赛为抓手,组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强化教师交流,锤炼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创新思维,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展现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
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教师队伍改革,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教师师德师风,搭建教师发展大平台,健全教师引进、培育、发展、管理机制,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为教师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刘新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