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围绕学生需求,关心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发展,科学构建大学生管理新生态,积极探索多元协同育人的新路径,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多元管理体系
学院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着力构建政府部门、学院、学生、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机制,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力。
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全院学生管理工作“一盘棋”,各部门服务大局、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如不断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开拓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路径,踊跃参加辅导员专题培训和素质能力大赛,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政院企合作。深化与锦州市政府部门的联系,加强与通用技术集团等企业的共建,探索通过人才共育共享、科研共创共通的政院企合作模式,为培养专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和行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聚力赋能。努力打造政院企协同、产教研用深度融合的“学院典型”,持续将学院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助力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
加强家校共育。全面统筹家访与就业工作,构建“实地走访+云端连线+走访企业”的三级联动机制,聚焦学生成长、学业困难、心理关怀、就业指导等多个维度,制定“一生一策”的家访方案。制定就业前置化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地方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用脚步丈量育人的温度,以真诚对话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连心桥,全方位构建育人新格局。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学院以思政教育为基石,坚持党建带团建,依托课程思政拓展全面育人的新格局,深入学好讲好辽宁工业大学“三个一”的故事,构建独具机械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行动,擦亮青春的底色。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充分利用学校“雷锋兵”预征班的育人功能,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积极营造爱国强军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的系列主题教育,集思想性、教育性、文艺性于一体,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强化诚信教育。学院连续举办多届大学生诚信主题演讲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在全院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诚信氛围,加强学院的诚信道德建设。
强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着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依托首批辽宁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示范高校的坚实支撑,学院成功开展了多项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提供就业与职业发展支持。学院举办“催化创新,赋能成长”“博士领航,赋能成长”等系列主题的创新创业讲座,深度整合校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帮助他们清晰认知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创新创业浪潮中勇立潮头,以青春智慧与专业能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开展以“筑梦四方,规划未来”为主题的职场模拟招聘会,为学生搭建展示和锻炼自我的优质平台,营造浓厚的职业规划氛围,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和择业就业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强化心理健康支持。学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秉持“心理+”工作理念,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日常管理、发展等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通过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排查心理隐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既包括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系列讲座、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竞赛、心理剧竞赛等经典项目,又创新性地引入心理健康主题团日活动、心理健康月、心理成长沙龙等新颖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此外,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组织“畅所欲言”谈心谈话会、举办心理互助小组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使其在面对学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健康成长。
推进社区文化育人工作。学院通过举办“寝”你打卡、“宿”说青春、寝室风采大展示等活动,搭建展现寝室特色的舞台,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强化学生的“四自”管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向内涵式发展迈进,加速推进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举办“运动青春,活力无限”学生社区健康体重管理活动,以趣味运动为载体,将体育竞技与知识竞答有机结合,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又增强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创新学生工作抓手
实施“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学院开展“云”班会、“云”团课等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录播等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各类学生信息台账,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推行“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组织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院每年举办“匠心筑梦”博士大讲堂,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学科前沿知识和学术研究经验,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每年举办机械创新作品展,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推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竞赛,提供场地、指导、经费等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在该项目中,学院设立多个创新创业学生团队,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安静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搭建起从创意到实践的桥梁;邀请具有丰富科研和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困惑。(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