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勇担能源强国建设使命,以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突破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技术为目标导向,着力提升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储能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家国情怀铸魂、科教产教赋能、国际合作聚力”为核心,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耦合,精心打造“红专融合·三维协同”的能源动力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自该模式实施以来,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成功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同时立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工科‘产教学研’协同育人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彰显了学院在工程教育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突出地位,为新时代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贡献了“石大智慧”和“石大方案”。
家国情怀铸魂
创新双螺旋育人机制
学院坚持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相融合,通过“党建引领锚定方向、科研实践锻造能力、企业实践锤炼担当”,从“课程浸润—项目锤炼—实践深化”3个维度构建面向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的“思政—科研”双螺旋育人机制,将价值观塑造融入科研攻关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筑牢研究生服务国家社会的思想基石。
在课程建设层面,学院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石油精神及钱学森、陶文铨等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打造出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价值要素的思政案例库,形成“伟大精神铸魂+能源特色强基”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体系,激发研究生科技创新使命感。同时,学院创建“科研团队即党支部”组织模式,推行导师“思想引领+学术指导”“双责任制”,以党建引领科研攻关,激活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步深化“思政+”行业实践,强化“国家需求即科研方向”的使命认知,让研究生在实践中锤炼责任担当。
近3年,学院价值引领育人成效显著,学院90%以上的毕业生投身国家能源战略领域,70%以上的毕业生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科教产教赋能
构建项目贯通式培养模式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聚焦芯片散热、地热开发、氢能储运等关键能源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创新构建出“需求牵引—科教融汇—产教协同”的项目贯通式培养模式,实现研究生“知识应用—学术创新—技术转化”能力进阶式培养。
学院以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和产业工程需求为牵引,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研思想与科研方法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基于“需求牵引—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实验验证”阶梯递进的思想,打造“需求+”研究生专业课程群,夯实研究生科技创新理论基石。立足项目贯通式育人思路,通过“本硕博纵向贯通”与“校企研横向融通”双维驱动,将科研项目逐级拆分成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研究课题,本硕博协同攻关,建立“顶层设计—分层拆解—协同攻关”科研育人机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技术研发全流程;同时融合校企研三方资源,发挥高校理论创新、企业工程实践与科研机构技术攻关的特色优势,通力合作进行项目攻关,以项目实践锻造研究生工程思维、科研创新能力。此外,学院还依托“以赛促创、以赛促用”等竞赛实战平台,与企业携手共同打造“重大需求—项目池—孵化器”三级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知识应用、学术创新与技术转化无缝衔接。
其间,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研究生在SCI/E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占比提升至70%。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企事业单位实现技术转化及成果应用30余项,其中,孵化盘式密封螺旋泵、离子液氢气压缩机等产业成果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国际合作聚力
创建国际化育人新生态
依托各层级(国家、省级)外专项目(平台类、人才类)、CSC(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学院创新创建“课程共建—资源共创—人才共育”国际化研究生培养新生态,实现“以课程革新夯基、以平台互联聚力、以人才流动拓维”的立体化格局,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能源领域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院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等20余所国际著名学府海外名师及科研团队开展深度合作,打造研究生国际化暑期学校,建设“传递现象”“燃料电池”“多相流体动力学”等“前沿+”能源科学系列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提升研究生学科交叉研究能力。主办亚洲计算传热与计算流体会议2届,储能与节能国际研讨会、国际计算能源科学研讨会等高水平国际会议10余场,形成研究生全程参与国际会议组织与举办的长效机制;联合10余所海外著名高校共同创办《Computational Energy Science》期刊等,搭建“项目—会议—期刊”多维协同的国际化平台,提升了研究生的国际学术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设计“短期交流—联合培养—攻读学位”多层次国际化培养路径,以研究生短期访学为起点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以联合培养为纽带深化中外学术创新协作,以攻读学位为延伸构建学术深耕通道,深化“引进来—走出去”双向路径,着力提升研究生国际竞争力。
其间,学院研究生国际视野及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10余名学生赴世界一流学府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获得国家级别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成为行业和高校的业务中坚力量。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持续深化“红专融合·三维协同”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的新能源领域卓越工程师,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建设能源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巩亮 段欣悦 张宗波 王增丽 黄善波 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