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育新能源行业人才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9日 张玉财

  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新工科教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变革的关键力量,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输送了新鲜血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把握时代脉搏,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在实验教学改革领域深耕细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深耕教学革新

  构建实验教学新格局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学院聚焦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以创新为引领,多管齐下,全力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的实验教学新格局。

  拓展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在教材选编过程中,学院挑选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和技能,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让学生接触到行业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增强实验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学院大力推行分层次教学,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低年级学生,开展基础验证性实验,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加大开放式实验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院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短视频教学、项目实践教学、仿真与实验相结合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法,全方位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推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验室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适应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服务系统和平台,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交流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场地设备、师资队伍、教学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共享与互补。

  促进学科融合,培养综合人才。在实验教学中,学院高度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实验资源,设置交叉学科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跨学科综合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雕琢教学环境

  打造创新孵化摇篮

  优质的教学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土壤,学院从硬件设施、学术氛围和管理模式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气息的学习空间。

  升级硬件设施,搭建前沿平台。学院全力打造现代化实验室,配备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设备和前沿技术平台。这些高端设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开展高水平实验活动的硬件条件,更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接触到行业先进的技术手段,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探索欲望。

  营造学术氛围,促进深度融合。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构建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学术生态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密切合作、深入交流,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科研探索精神和国际视野。

  创新管理模式,释放学生活力。学院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推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在严格确保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实验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实践时间。学院还大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中不断成长。

  健全考核评价

  筑牢教学质量防线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院构建了一套全面、客观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过程考核,实现全面评价。学院建立注重过程化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与实验教学目标及培养目标紧密相关,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安全、实验成果及团队配合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丰富评价方式,确保科学公正。学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除传统的实验报告评分和操作考试外,还增加了实验成果展示、小组答辩、学生自评和互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

  重视反馈机制,推动教学相长。学院重视考核评价的反馈作用,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清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学院还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意见,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培养成效显著,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形成了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成为新能源行业的重要力量,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升级,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

  站在能源革命的临界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持续优化教学体系,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张玉财)

中国教育报新闻·基层 03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育新能源行业人才 张玉财2025-04-19 2 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