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双轮驱动 创新育人

——汕头大学工学院构建“CDIO实践+科技俱乐部”创新创业育人体系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7日 王奉涛 吴嘉俊 张凯梁 郑再新

  高校作为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汕头大学作为首个中国高校CDIO(“Conceive”是指构思,“Design”是指设计,“Implement”是指实现,“Operate”是指运作)成员,从2005年开始学习研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实施,在培养和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从2019年开始,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探索党建引领下的“CDIO”实践与“科技俱乐部”融合模式,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展示平台,实现思政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与领导能力,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双向互嵌”党建融合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指导活力

  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提出“双向互嵌”党建融合机制,将党建活动与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紧密结合,推动相互发展。在该机制下,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将党建工作融入创新创业全过程,党员教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参与技术攻关与项目研发,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创新创业成果反哺党建工作,优秀党员教师组建指导团队,形成“老中青”协同作战模式,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双带头人”不仅在党建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扶持年轻党员教师,推动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激发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热情。

  构建“四维转化”体系,打通教师“授课—科研—指导”能力通道

  针对教师“会上课、能科研、弱指导”的痛点,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创新设计了“价值激活—能力重塑—实战赋能—生态反哺”四维转化体系。通过党建引领激发教师指导活力,融合师德师风与创新创业理念;教授党员带头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技术伦理思辨会,并将工匠精神与科技伦理纳入评审标准;依托科技俱乐部“四级赋能”(基础层—提升层—实战层—反哺层)体系,通过活动突破教学时空限制,构建长周期、高活力、师生共发展的“大赛育人”体系;拆解教师主持的国家级别项目为模块化课题,解决“指导升级”持续性问题,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创业反哺创新。

  打造“课程—科技俱乐部—赛事”三螺旋贯通的师生共进育人生态

  “CDIO”实践理念与“科技俱乐部”活动深度融合,形成螺旋式能力培养路径,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以“CDIO”项目为核心,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技术实践、竞赛验证和成果转化四大环节逐步提升能力。教师在培训和指导过程中积累经验,结合“老带新”模式,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扩散,提升创新创业指导覆盖率,构建长周期、高活力的创新创业育人生态。高年级学生担任创新助教,通过“科技俱乐部”指导低年级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邀请往届获奖者分享备赛经验,并实施项目接力计划,将毕业生获奖作品转化为实训案例,形成可持续的创新链条。该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通过持续反馈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取得丰硕成果

  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构建和实施党建引领下“CDIO实践+科技俱乐部”双轮驱动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4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机械工程系学生近3年获得70余项国家级别学科竞赛奖励和120余项省级竞赛奖励,特别是在2024年创下佳绩,有3个项目获得全国冠军。凭借优异的竞赛成绩,机械工程系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和2024年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优秀组织奖。此外,机械工程系2024届本科生陈琳文将自研的拿捏笔成功推向市场,在“科技俱乐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短短两个月销量突破50万支,产值达300余万元。同时,党建引领下“CDIO实践+科技俱乐部”双轮驱动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获得了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教师吴嘉俊获得了中国高校教师机器人实验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教学论文。

  (王奉涛 吴嘉俊 张凯梁 郑再新)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2党建引领 双轮驱动 创新育人 王奉涛 吴嘉俊 张凯梁 郑再新2025-04-17 2 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