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1:济阳迷戏解说视频评价量表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济北小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让学习、成长真正发生在每名学生身上”为教育理念,倡导基于生活的、解决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在学校理念引领和2022年新课标要求下,语文组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知·行·展·评”语文跨学科学习新路径。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跨学科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征。“知·行·展·评”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中,“知”和“行”是以语文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知识在实践探究中体验与理解,行动是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与创意表达的重要载体,同时,为了更好地“行”与“展”,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产生创新性作品,跨学科是其中的重要方式,而解决问题、实践行动中必然会涉及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应用,以及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探索基础上,学校逐渐提炼形成了如下实施“知·行·展·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
知:知识应用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实践性特征,但也特别强调知识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知识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结果之一。知识是实践探究的重要内容与工具,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运用知识、体验知识、理解知识。在跨学科学习中,语文学科知识是核心,其他学科知识辅助、融入其中。例如,语文组教师依托“革命文化”单元,设计“红色家书里的信仰密码”跨学科主题学习,包含革命题材文本和革命书信文本阅读、书信格式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融入革命时期历史背景、历史英雄人物的信仰等方面的跨学科知识,开展“给革命先烈回信”和“红色家书历史情景剧”学习活动,在跨学科学习中理解与运用知识。实际上,知识贯穿于语文跨学科学习整个过程之中,包含了实践探究之前的跨学科知识准备、探究过程中的跨学科知识理解以及探究之后的跨学科知识反思。
行:探究实践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跨学科实践探究是核心环节,通常以真实任务的方式进行探究,以作品或产品为探究任务的重要结果。按照任务及其成果的表现方式,语文组将任务划分为以下三类:
1.习作实践类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
习作类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指的是以写作实践为目标或者写作实践是跨学科学习重要成果的学习任务。与日常语文习作不同,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习作任务是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之后,将跨学科实践作为习作素材而完成的;习作作为后面跨学科实践的文本指导,习作文体多与跨学科实践紧密相关。例如,语文组教师在主题为“穿越战国·演绎《将相和》·洞察历史人物”跨学科学习中,融合语文、历史、艺术学科开展戏剧表演跨学科实践,在实践之前先查阅与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将《将相和》课文改编成剧本的学习任务,设计人物台词、舞台布景、动作表情等,学习写剧本这种习作形式。
2.图文绘制类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
在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生查阅资料、观看影视、实验探究、实地参访、调研和测量,然后将这些跨学科实践的探究结果用小报、海报、绘本、手册等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表现,图文绘制成为语文跨学科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图文绘制过程中,学生通常运用语文、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有些图文绘制在电脑上完成,做成电子小报、手册等,融入信息科技学科知识与方法。
3.展演类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
展演类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主要是以演讲、讲故事、汇报展示、教育戏剧、诗乐舞蹈等方式实施的跨学科学习实践,通常在前期准备或者表演阶段融合历史、道德与法治、艺术(戏剧、音乐、舞蹈)、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学科关联性上,一般是将其他学科知识与实践作为语文表达与展演的内容素材,或者语文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实施展演任务。
展:成果展示
语文组开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采用项目、任务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成果是前期跨学科学习实践的结果,形式多元,如习作、小报、视频、演讲、辩论、戏剧、汇报讲解、手册、模型、诗画、思维导图等,成果可以是跨学科的成果形式,也可以是语文学科的成果形式。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展示方式多样,学生通过汇报讲解、演出表演、实物展示、主题展览、电子作品集等形式进行展示,有的现场展示,有的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家校平台、班级管理系统等媒介进行展示。
评:定向反馈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过程管理很重要,这就需要有过程性评价,发挥导向、监控和激励作用。语文组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性评价,从“小组分工、合作过程、语文知识运用、跨学科知识融合、任务完成进度”等维度进行量表制定。
成果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结果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学习成果的表现性评价是重要的评价方式,通常制定评估学习成果质量的评价表进行评价,发挥目标定位、价值判断和反思改进作用。表1是语文组跨学科主题学习“探寻济阳迷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济阳迷戏解说视频”成果的评价表: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知·行·展·评”模式中,评价是重要环节,发挥导向、诊断、评价和激励作用。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指引下,设计真实学习任务,进行实践探究,开展评价活动,评价为学习探究与实践提供目标和方向,对展示活动中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反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文组 “知·行·展·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在实践中认知,对实践进行评价,很好地落实了语文实践观,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卢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