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是鲁国故都、孔子故里,自古丰饶富足,鸾翔凤集,文脉悠长。曲阜市实验小学依靠独特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优势,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儒家文化的积极因素“和”“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和乐教育”整体改革,经过不断探索与总结,取得了显著成效。
※※※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重点打造、完善、创新“和乐课堂”标准要求,其内涵是依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乐教乐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各学科教师潜心学习有关“和乐课堂”的基本理论,研究“和乐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模式,在各个学科推广“一课二上三讨论”的校本教研方式,扎实训练师生的课堂技能,针对课堂教学和评价,在“乐学、自主、合作、达标、创新”五个维度上不断探索、延伸,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形成了“和乐课堂”的“四项原则”“五项指标”“六乐环节”“七备八议九察”“双十规则”模式,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课二上三讨论”引领校本教研新方式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坚持科研先导,立足于“和乐教育”课堂教学框架要求,围绕“和乐课堂”这一主题,引进并完善了“一课二上三讨论”教研新方式,同一节课以年级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上两次,讨论三次,进行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磨课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打造一节精品课堂,有时会一节课上四五次、讨论五六次,甚至更多。正是这种螺旋式循环研究,促进学校的教研活动逐步向纵深发展,激励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听课、反思,使教师在反复思考中不断提高实践新课程的能力,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实现了“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的发展目标。
“四五六”课堂模式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探索推进“四五六”“和乐课堂”新模式。具体来说,“四”是“和乐课堂”的“人亲、心通、法和、场乐”“四项原则”。“人亲”即倡导教师要像孔子那样,与学生建立和谐而亲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心通”即教学者心相通;“法和”即多种教育方法、手段和谐运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场乐”即教师教学之乐与学生学习之乐。“五”即“乐学、自主、合作、达标、创新”“五项指标”,是学生在“和乐课堂”的基本要求。在情感体验上要体现快乐,在学习方式上做到自主、合作,在教学效果上当堂测试基本知识要达标,在拓展训练方面做到创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六”即“和乐课堂”的“六乐环节”,即明目标、乐预学,敢放手、乐探究,勤鼓励、乐交流,思多元、乐评价,重提升、乐总结,倡开放、乐拓展。在这一基本教学环节前提下,各个学科有针对性地形成了符合学科特点的具体教学变式,使得“和乐课堂”模式不断丰富、强化,过程更加清晰、明确,活动趋于具体、有序。比如,语文学科强调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熏陶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阅读出发,引导学生细读品味、享受诗意的语文,变式为“以情激情、乐学深思、乐于积累、善于表达”模式;数学学科“和乐课堂”从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问题激趣、主动探究、展示分享、反馈矫正、训练提升”模式。
“七八九”磨课方式开启“和乐课堂”全视角
在日常磨课训练过程中,学校针对教师们备课、观课、评课内容重复、思考指向性不明确等问题,建立了“七备八议九察”的全新评课体系。“七备”引导教师从教材分析、学情现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学习评价、板书课件、教学预测7个方面着手备课,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八议”是指在观课议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情感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特色8个层面评议教师行为;“九察”是从听、说、读、思、练、合、学、论、研9个方面观察学生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建构过程的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形式,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能力。
“双十规则”凝练“和乐课堂”新规范
为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使课堂组织的多项活动相互照应、自然连接,除了日常的自学、进修、讨论、研究、访问等途径外,学校还倡导教师虚心地以学生为师、教学相长。学校制定“乐教乐学教师10条”。即:进入课堂面带微笑,当堂目标时刻清晰;语言行为力求规范,教学环节巧妙设计;学生发言倾听细察,引领全体广泛参与;综合评价多元并重,作业设置凸显差异;课后反思及时跟进,突发事件冷静处理。
为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生生之间互教互学,在取长补短中共同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制定“乐学乐教学生10条”,即勤于预习、敏于倾听、精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请教、诚于帮助、乐于合作、长于展示、勇于拓展、求于创新。
“双十规则”在时间维度上涵盖了“和乐课堂”课前、课中到课后的全过程,在“和乐课堂”教与学的主体维度上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在“和乐课堂”目标维度上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和乐课堂”的探索实践,强化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高效衔接,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大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和乐之歌”。
(张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