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戏剧涵育学生家国情怀

——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5日 肖建新 李晓琼 刘姗姗 张良

  重庆两江新区金州小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课程引领—课题驱动—课堂落地”三课统整模式,经过四个阶段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育人模式,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戏剧为媒

  弘扬中国精神

  学校坚持政策引领、课程筑基、场景活化的方法,开创性地提出“用戏剧演绎中国故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张,形成了“班级秀+戏剧节”的实践雏形。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学校凝练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三色故事群”,将400余部剧目搬上舞台。这些剧目通过角色代入、情节冲突和台词设计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学校构建“入情—共情—移情”三环动态链条的“三环七步”模式。剧前阶段,师生共研故事背景,将“诚信”主题融入《电话响了》家庭场景剧本创作,通过填写情节发展表、设计角色对话,让儿童在生活化映射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剧中阶段,采用分幕排练、服化道设计等强化情感共鸣,如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再现红岩精神,触发观众与角色的跨时空对话;剧后阶段,设置“戏剧中的道理如何指导现实生活”等思辨性问题,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中实现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外化。

  舞台联动校家社

  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学校依托“年年戏剧节、期期戏剧课、周周戏剧秀”的常态化体系,将戏剧元素深度融入到学科教学与德育活动中。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学生通过扮演科学家角色体验科技报国情怀;每周升旗仪式上,各班级轮番展演《山城报童》等剧目,让“爱国”成为可触摸的台词动作与可感知的情感共鸣。

  社会资源的联动激活了教育戏剧的实践场域。学校特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专业人员为顾问,形成了“戏剧+思政”教联体,每年都有近千名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红岩研学团”、作为“红岩讲解员”或表演“红岩故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家庭场景的延伸创新了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学校借助戏剧节、班级秀等活动,举行亲子戏剧、家长戏剧表演。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创剧本,共演戏剧,参与学校戏剧活动。鼓励家庭举办“家庭剧场”,家庭成员自主创作、表演,将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使价值观教育在家庭场景中得以延伸拓展。

  校家社协同机制的系统构建,形成了价值观教育的生态闭环。学校建立了“全人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评价”的保障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演绎中国故事

  彰显育人价值

  学校打造贯穿“认知—情感—实践”的三维育人体系,彰显儿童戏剧作为价值观教育创新载体的独特价值。

  一是以戏剧为笔,勾勒新时代少年的精神底色。在价值观认知上,“灯塔效应”驱动品德素养全面提升。在道德行为上,“三阶情感体验”实现价值观内化。在实践能力上,构建“班级微剧场—校级戏剧节—社会公演”三级展演体系,培育出10余名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等国家荣誉获得者,200余名市级、区县级“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少年,造就了“全国红领巾中队”等20余个标杆集体。

  二是以戏剧为钥,解锁中国精神传承密码。课程研发上,教师以“三环七步”教育戏剧设计模型,创编《山城报童》等儿童戏剧,建立400多个中国故事剧目库,打造20余个戏剧育人精品课例资源包,实现学科融合覆盖率全面升级,10余项课例获市级一等奖以上奖励,其中1项课例获评国家教育部门典型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在教学成果上,教师发表论文、案例获国家奖项100余项,出版专著《童年有戏》,立项课题20余项,含国家课题1项、重庆市规划办重点课题2项。

  三是以戏剧为犁,深耕爱国主义教育沃土。学校通过班级微剧场、校级戏剧节、社会公演,实现学生全部参与,覆盖10万余人次观众。打造校家社“三位一体”共同体,班级年均展演超100场次,营造“童年有戏”戏剧节盛事;家校共演《童心向党》等剧目吸引近4000个家庭参与“中国故事会”;依托重庆市红岩文化史料研究中心孵化10余个“红岩剧场”。承办市区级活动20余场,被多家媒体报道100余次。

  示范效应凸显。学校荣膺“重庆市德育品牌”“重庆市立德树人实践研究基地”“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戏剧艺术特色学校”等国家、市、区级荣誉40余项。儿童戏剧已超越艺术形式本身,成为培根铸魂、文明互鉴的桥梁。

  (肖建新 李晓琼 刘姗姗 张良)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以儿童戏剧涵育学生家国情怀 肖建新 李晓琼 刘姗姗 张良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