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大医精诚 以匠心培育健康卫士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1日 王鑫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基层卫生健康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精髓,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为社会输送了近14万名医药卫生人才,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群众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德医交融,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一)红医精神引领思政教育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五育”并举,认真落实“三教”改革,将德医交融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通过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红色精神和医者精神,广泛开展红医精神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利用易班、融媒体中心等平台,拓展实践育人功能,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三课两会”强化职业价值观

  学校通过“三课两会”(新生入学一课、实习前一课、毕业前一课以及“与书记有约”见面会、毕业生座谈会)这一特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传承红医精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授课,用蕴含红医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担负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

  (三)文化活动铸魂育人

  秉承“明德笃学,精技善能”的校训,学校深挖红色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红色传人”文化品牌。通过举办红色情景剧进校园等活动,师生共同传唱红色歌曲、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将歌颂医护工作者的故事搬上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医者仁心。

  医教协同,深化人才培养机制

  (一)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学校不断推进卫生职教的内涵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探索特色协同育人路径。通过创新“产教融合、课证融通、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牵头组建广西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等实践育人平台,凝练出“红色基因铸魂,校企共建育人”的办学特色。推进“引企入教”、产业导师特聘计划等,增强育人实效。

  (二)强化医学理念与实践技能

  学校建立起围绕“大健康”理念和对接生命全周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能力训练等途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实习涵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药企业,通过轮转实习等方式丰富实习内容,不断提升医学技能水平。同时,善用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培育扎根基层、守卫健康的“新时代工匠”。

  (三)信息化赋能医学教育

  学校对接医疗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开展线上教学和医疗实践,为线下实践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推行“多平台+”智慧教学,构建虚拟中药博物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多形态线上线下智能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实践环境的复杂性和医学的人文本质。构建一体化智慧教学管理体系,开展精准评价、诊断、改进,推动教育教学多元化,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实践过程。

  明德善能,提升育人成效

  (一)培养基层健康守门人

  学校紧扣“基层”主题,开展师生送医送药送培训进乡村活动,深入乡镇卫生院进行健康科普和常见病诊治等服务。同时,为基层培养万余名基层卫技人员,基本覆盖广西所有基层地区。外省户籍非定向临床专业毕业生也积极选择扎根广西,其中近50%的学生选择扎根百色、河池等红色革命老区,成为乡村健康的守门人。

  (二)强化健康促进与实践教学

  学校依托多个平台实施健康科普教育工程,以“四进”科普模式建立健康科普站、社区健康小屋等,面向中小学生、老年群体等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同时,指导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全方位推进全民健康科普教育,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科普教育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社会终身学习体系

  学校面向农村待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构筑“中—高—本”学历继续教育体系,拓宽继续教育途径,为更多人群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举办盲人中医康复保健中专班等特色项目,帮助残疾人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展望未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健康广西建设,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健康卫士而不懈努力,为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王鑫)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大医精诚 以匠心培育健康卫士 王鑫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