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打破教学壁垒 国际赛场淬炼人才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打造服务低空经济“硬核人才引擎”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1日 冯建雨 鹿秀凤 仇恒义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无人机应急救援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构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生态,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生动案例。

  学校立足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依托全国工业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济宁市低空经济技术应用研究院等产教融合平台,以数字赋能教学革新,以产教融合贯通链条,以国际赛事锻造人才精准对接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人才需求。近年来,学校牵头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深度参与教育部门无人机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开发“中文+无人机组装调试”国际课程体系,为区域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技术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数字筑基,云端赋能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无人机应急救援专业群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贯通“资源开发—实训创新—数据应用”全链条,打造无人机应急救援智慧教育新生态。学校依托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别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7门核心课程资源,开发200余个可视化微课与50套动态原理动画,实现90%复杂原理的立体化呈现。

  为突破高危场景实训难题,学校建成国内首个无人机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集成森林火灾救援、洪涝侦察等30余个高仿真模块,联动40台套CAAC认证实体设备,构建“虚拟推演—实机操作—数据复盘”闭环体系。

  学校携手龙翼航空共建低空经济大数据中心,实时接入全国2000余个飞行器数据节点,开发航线规划、救援路径优化等18个实战案例。通过“产业数据反哺教学”模式,毕业生CAAC执照持证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3年达98%,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先进典型,为低空经济输送大批“懂理论、精技术、善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链式互通

  当数字化教学引擎全速运转之时,学校进一步瞄准产业需求靶心,携手龙翼航空、中国铁塔等领军企业,在济宁市政府部门专项政策的支持下,构建起“教育链对接产业链、创新链驱动价值链”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从技术研发到实战育人,一条校企共生共荣的发展路径清晰浮现。

  学校创新“双导师制”育人机制,聘请济宁大安机场李国栋、龙翼航空杨则允等6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客座教授,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年均开展“低空物流运营”“无人机应急通讯组网”等专题培训30余场。依托产业学院平台,师生团队联合研发的“无人机+5G”应急救援通信技术,成功应用于洪涝灾害救援实战,获政府部门通报表彰。此外,学校与泰国、澳大利亚海外分校联动,实现产教融合从本土实践到国际拓展的跨越。

  通过校企协同攻关,学校近3年获授权无人机相关专利12项,推动12个合作项目落地,助力合作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40%,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为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赛事领航,锻造人才

  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基础上,学校以全球视野谋篇布局,将国际赛事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和“加速器”——从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奖牌突破到国际赛项规则的制定。

  为深化赛教融合,学校将“无人机精准救援”“智能飞行器任务规划”等大赛模块转化为“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课程实训项目,开发“任务驱动、赛训一体”教学模式。

  学校同步推进国际化竞技合作,与泰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分校共建“无人机国际竞赛训练营”,开发“中文+无人机组装调试”双语课程体系,输出4项无人机专业国际教学标准,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200余名。2024年,学校受邀参与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俄罗斯国际赛“空中机器人”赛项的规则制定工作。通过“国际赛事淬炼—技术成果转化—标准全球辐射”的闭环路径,学校不仅培养出大批“能实战、敢创新、国际化”的技术人才,更推动中国无人机职教品牌站上世界舞台。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无人机应急救援专业群以“数字赋能、产教融合、以赛促学”三维驱动,年均培养无人机技能人才200余名,推动12项技术成果转化,助力龙翼航空灾害监测效率提升40%,成为济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未来,学校将深化“两院”平台建设,打造200亩无人机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别研发中心,联合龙翼航空攻关低空智控技术。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国际标准赋能全球应急救援,正奋力书写服务中国低空经济腾飞的时代答卷。(冯建雨 鹿秀凤 仇恒义)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数字打破教学壁垒 国际赛场淬炼人才 冯建雨 鹿秀凤 仇恒义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