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处融 向实处合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产教融合
中国教育报 2024年12月16日 谢若闲 李竞 朱英菁

  熔炼、气流磨、成型、烧结……日前,在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稀有金属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20名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将企业生产一线作为教学课堂,将实际生产流程作为学习过程,通过在“做中学”,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过程。

  大力推进现场工程师建设项目,是赣州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稀金联合体”)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其中一环。2023年9月,稀金联合体应“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之势成立,是江西省仅有的一个首批国家级别市域产教联合体。稀金联合体依托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院校与牵头企业,整合政、校、行、企、研126家单位优势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统筹融合、赋能发展。

  服务区域,适配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日前,在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22级分析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叶思雨和同学们在“师傅”的指导下,用新学知识“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稀土总量。“在师傅的带领下,我逐步深入了解钨与稀土检验检测的各个环节,理解了每一个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叶思雨说。“学徒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毕业即可上岗,大大缩短了企业新员工的适应期。”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师傅”陈文说。

  “现代学徒制能让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定制培养计划。”江西应用华测检测产业学院院长张冬梅说。为了增强职业院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度和贡献度,稀金联合体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开展赣州稀有金属产业企业需求与院校专业设置专项调研,形成“岗位—专业—能力”图谱。充分考虑赣南苏区的区域特点以及稀有金属产业资源密集型的行业特点,对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专业设置和调整建议,已调整或新增紧缺专业13个,开发特色教材21部、一体化特色教材7部,共建分段培养及一体化长学制培养专业14个,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区域适应性和行业匹配度。目前,稀金联合体内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4个,2023年培养现场工程师2500余名,开设订单班40个、现代学徒制实验班21个,设置学徒制岗位44个。

  教师入企,专家进校——校企资源融通“双向交流”。稀金联合体以精度适配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同时还建立了校企研人员常态化流动机制。一方面,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校兼职;另一方面,院校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践锻炼。2023年以来,稀金联合体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超过100人次,组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5个,建设教师实践流动站5个,引导校企人员双向交流近1300人次。

  “我们与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一支由骨干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承担学校与企业的教育培训任务,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研发及共同提供技术服务等。”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家菁介绍,校企还共编完成《有色金属材料类专业导论》《稀土冶金与材料》《稀有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等教材,转化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培训教材为校本教材7部,共建完成4门项目化模块课程。

  产业“出卷”,学校“答卷”——科教融汇成果“共建共享”。如何发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攻关力量,解决稀有金属产业“卡链处”“断链点”技术难题?稀金联合体以企业为核心,凝聚产业、学校、社会多元力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工程,实现核心技术供给自主可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已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10余项。谈及“新能源汽车800V驱动电机用高性能高服役稳定性磁钢关键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攻关过程,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项目部部长杨牧南说:“我们首先对接企业技术人员,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然后下沉到企业一线了解企业技术问题,针对技术痛点,开展实验室技术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形成初步结论,并到企业进行验证。通过对晶界扩散技术合金以及合金技术的开发,实现了重稀土的高效利用,在低重稀土用量下有效提升了磁体矫顽力,确保其在高温下的服役稳定性。降低了磁体制造成本,实现了重稀土的高质高效利用。” 

  自成立以来,稀金联合体组织校企“分层级、分任务”地开展科研与转化工作,助力稀有金属产业“前沿技术攻关、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改造”,形成面向稀有金属产业的“集群式”科研创新力量和“共建共享”科研生态。目前,已组建5个研究团队,开展协同攻关项目17项,合作产生发明专利22件,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4项。“以前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之间是不通的,现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打通了政、校、行、企、研的通道,各方找到了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共赢。”稀金联合体理事会理事长翁毅军说。

  (谢若闲 李竞 朱英菁)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向深处融 向实处合 谢若闲 李竞 朱英菁2024-12-16 2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