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10分钟、15分钟还是20分钟,仅有便捷性还不够,让服务更具实效至为关键
作为教育媒体人,笔者平时被亲友问到最多的,就是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虽尽力解答,但笔者毕竟不是家庭教育专业研究者,对有些疑难问题也给不出良策。不少家长常感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缺乏求助渠道,毕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具备教育专业背景者也属少数。于是,“家长也需要教育”近年来逐渐成为各界共识,不少地方陆续办起了家长学校,上海市近年来就做了不少探索,并于近日召开了家长学校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建设工作推进会,受到媒体关注。
据报道,上海家长学校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的建设,旨在解决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总结前期4个试点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服务圈建设,来自12个区的150余家上海家长学校街道(镇)工作站正式成立,实现了全市所有区域全覆盖,并以家长学校与中小学、妇联等协同为助力,把科学适需的家庭教育内容送到家长手中。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会遭遇不同问题和挑战,如亲子分离焦虑、身份转换与适应、学业发展与学科选择、青春期两性认识与发展、情绪稳定与管理等。广大家长有责任也有动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保驾护航。上海市嘉定区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技巧的动机,首先是解决子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占比达九成,其次是个人兴趣。而家长学校的设立,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完善,无疑正面呼应了他们的需求,且起到了实际功效,受到不少家长欢迎。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走向法治化和制度化,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此后,各地家长学校建设相关工作迅速推进:2022年7月,西安市妇联确定了15个社区为首批该市社区家长学校示范基地;2023年4月,广州市教育局认定36所中小学幼儿园为该市首批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等等。上海市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的建设,也是上述背景下的产物。
然而,在一些地方,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仍是困扰家庭群体的痛点。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近年来各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存在“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条件保障不够到位”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要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上海家长学校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的建设,正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会化、常态化、便捷化的创新性尝试。15分钟与其说是一种承诺,更多的是传递出一种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无论是10分钟、15分钟还是20分钟,重点是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仅有便捷性还不够,让服务更具实效至为关键。
真正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还应从顶层设计着手,通过制作年度课程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群等来设计系统化课程菜单,为家长提供更为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家长学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还应兼顾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不宜一味搞“大水漫灌”,还应追求“精准滴灌”。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推动各地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并着重在实践育人、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上加强协同配合。这对广大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值得期待。家长学校的建设,的确离不开与各级各类学校的深度合作。各学校可与家长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通过校际研讨、联合展示、联盟片研修等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效能。此外,网络资源是有待挖掘的家庭教育“富矿”。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到各地搭建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和服务,可满足家长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让广大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多一份助力,少一丝苦恼。
(作者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