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湘西深处的“云从书院”
——湖南省龙山县第一中学发展纪实
文/陈小艳 李长文 向碧波 图/彭扶贫

    湖南省龙山县地处武陵山脉湘西腹地,是个深度贫困县,美得让人心醉、穷得让人心碎。坐落于县城东边的龙山县第一中学,校园里两棵银杏树,树干粗大,每棵需要4个成人张开双臂才能抱拢,是学校前身“云从书院”创办时栽植,逾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每逢秋末,杏叶尽染,校长全心林告诉我们,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如同播撒出去的种子,早已落地生根、遍布世界。

    百年厚重的历史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龙山知县朱沛霖颁发布告,划拨学田一顷,新建讲堂、书斋30间,官办学堂题匾额“云从书院”,四五十名辖区子弟、先生在此传道授业求学。因地处白岩洞长官司地,民间又称“白岩书院”。光绪十九年,知县李智俦大兴研学之风,购书5万余卷,并号召邑绅捐田租千余石为束修、膏火之费,再增奎星楼、紫阳祠,有生童100余人肄业其中。1903年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42年改为县立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湖南省龙山县第一中学,简称龙山一中。

    “开智明理,前辈们铺垫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当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管理来握好先辈们的接力棒。”温文儒雅的校长全心林告诉我们:“办学效益好不好要看历史底蕴深不深、学校荣誉高不高、学生成绩好不好、著名校友多不多、辐射示范广不广,拓广学校的办学视角,优化学校的办学思路。”

    走进校园,铜制烫金的文化长廊,彰显着学校的博大和包容;娓娓道来的校园史记,铺展着龙山一中波澜壮阔的画卷。“立身以立学为先,立身以读书为本。”这样的文化铭牌比比皆是,每天都有学生在长廊中诵读,每时都有人在驻足围观。

    “晨读15分钟,伴着鸟鸣,闻着花香。”一位初二的女生早已是校园文学社资深的主编,她说:“阅读让我受益于知识的渊博,阅读也让我能与智者跨越时空交流。”图书室里座无虚席,爱读书,肯读书,一定要读书,是这里所有人见面时心照不宣的问候。淡淡墨痕,浓浓书香,走进校园的行人都不得不慢下匆匆的脚步,生怕掺进去点闹市的喧哗。

    “这是我曾经奋斗的地方,吃得苦、霸得蛮的一中人在岗位上个个都是拼命三郎。”曾任湖南省领导杨正午在视察学校时说道:“人杰地灵的一中,也是勇立潮头、勇当龙头的教育排头兵。”

    “湖湘文化研究”首席专家凌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科学带头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常说,我的根在龙山,润物无声的熏陶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在这里你能脚踩亘古不变的大地,更能与前卫的思维发生碰撞。

    “多读书、勤运动,是母校送给我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张宗银少将,历任《解放军报》社长,海军某部领导说:“一中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使我经历了部队的摸爬滚打,战胜了夜以继日的磨难,北京玉渊潭里破冰冬泳现在都没有断过。”

    许多相关领导、中央民大法学院党委书记张为华……一批批从这里走出的一中学子,都牢记着“公、正、勇、毅”的校训,践行着自觉、刻苦、严明、高效的学风,在自己成长、成人、成才的人生路上,书写着创榛辟莽的传奇。

    三年精准的帮扶

    2016年,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对龙山县第一中学进行对口帮扶,长沙市组织部门、市教育部门选派黎明到龙山县第一中学挂职担任副校长。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和龙山一中,一个位于湘江之滨,一个藏在酉水之畔,真情真诚的携手,让两校倾盖如故。龙山一中这所百年老校,犹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又焕发着新的光彩。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将慕课与翻转课堂、EEPO有效教育有机整合而成的MIFE(迈孚)高效课堂模式。在“迈孚”高效课堂理念的引领下,麓山国际已经打造出了一系列高效课堂,在长沙乃至湖南省都有深远影响。如何让麓山的经验在龙山一中成功“嫁接”,避免橘生淮北为枳的现象,黎明费尽了心思。

    “以前我们就念念单词,说说语法,不懂的就要学生提出来。”带九年级的王老师说:“现在的英语课堂要让学生听得明白、说得上来、找得到源头,如果拿起教参就能上课,那感觉就是忽悠自己、应付学生。”

    起初,个别教师参加只是做做样子,流于形式,要产生1+1>2的效果,就必须带动老师。备课组都在不同时间段备课,全心林和黎明从不缺席,总是第一个到场,学校二百多位教师的教学相长,两位校长都烂熟于心。

    湘西州首届初中联盟学校教学比武在龙山一中举行,学校选派三位青年教师参赛,9个教研组先在学校预赛,赛前观课、评课、磨课,一堂课总得反反复复五六次。在本届比赛中,一中团队从三十多个代表队中突出重围,一人获特等奖,二人获一等奖。

    从这以后,团队研修,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常态。每次的模考分析会上,老师们共同查找问题,逐一分析,想对策,挤时间,对症下药;在复习探讨会上,老师们总结经验教训,确定复习方向,制定复习策略把脉。多批次近50名教师远赴长沙,零距离感受麓山国际无处不在的团队文化,让老师们有了放眼教育的前沿视角。

    麓山国际校长邓智刚、副校长向雄海和彭云等纷纷来龙山一中指导工作,举办教育教学经验讲座,骨干名师进行教学示范课、微讲座,他们或从管理的角度,或从“教书”的技术性、科学性,和“育人”的人文性、艺术性,分享了工作的见解和方法,让教师见识了智慧和艺术的完美“铆合”。

    魅力教学、精彩评课和才艺展示是锻造名师的入门法则,全心林和黎明深谙其中的道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设立了“麓山奖”,每年10万元用于一中的奖教奖学助学。在教师教学大比武中,10名教师过五关、斩六将,通过探索高效、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了对课堂熟练的驾驭力,荣获首届“魅力教师”称号,奖笔记本电脑一台;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表彰了十佳教师、优秀学生,每人奖两千元。

    “以开放式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努力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成长起来的一中初中语文名师章琴,带领工作室前往乌鸦九年制学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工作室成员通过研讨课以及教学小专题讲座,解析精彩的片段,提出自己的思考,让集体研讨的火种在县域传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进来、走出去、传下去,帮扶的蝴蝶效应在龙山生根发芽了。”全心林对黎明说:“融入大海的水滴永不枯竭,学到的真经念起来顺口。”

    一年幸福的体验

    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健康身心、艺术素养、良好习惯的好公民是学校的目标,“零起点·增值性”评价就是一中办学的根本。“我们办学的宗旨就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全心林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基层教育办学的决心与魄力。

    长沙市对口帮扶资金,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培训提升,组织教师远赴长沙、北京学习,聆听北师大知名专家学者报告,人大附中“尊重个性、开发才华”的办学思想策略令人敬佩,广渠门中学倡导“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他山之石的效应也让一中发生了变化: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跑操、土家摆手舞,都融于校园的特色大课间实践。操场上,学生像自由飞翔的春燕,明媚的笑容写在一张稚嫩、纯真的脸上。音乐响起,学生伴着优美的旋律,或翩翩起舞,或徐徐慢跑,或奔走跳跃,释放着压力,绽放着青春的活力,涂画着校园的亮丽风景。

    纪念五四励志演讲比赛、清明节缅怀先烈等活动,这些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常规节目。在照片中,学生或者帮老人提东西、或者在辩论赛中侃侃而谈。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自信,感悟到了生活的“真、善、美”。

    教育不是老师的单一的传教,更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学。联谊麓山、携手麓山、问道麓山,让两地的孩子搭建一个共同的成长平台,是两位校长独具慧眼的点睛之笔,一中的师生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7年学校硕果累累:学校女子足球队在州、县足球联赛中,勇夺女子组冠军,并代表自治州参加湖南省足球联赛,获得了第六名历史好成绩;田径运动会、“中国诗词大会”、省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一中都荣获团体一等奖;湘西州初三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上,一中学生8人进入全县前10名……

    在2018年春龙山县教育体育工作会议上,一中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校综合目标管理、教科研、教师专业发展先进单位等10多项集体荣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夏的银杏早已是绿荫团簇。在我们即将告别之际,再望望校园根深叶茂的古树,我们也读懂了这所百年老校,犹如镶嵌于湘西贫瘠土地上的明珠,终会让世人看到它熠熠生辉的时刻。

    (文/陈小艳 李长文 向碧波 图/彭扶贫)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