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写课,为课赋予二次生命
潘照团

    看过了,谈不上“深交”;做过了,方深入;写过了,才深刻。看了不做——空想;做了不写——肤浅。作为教师,我们更离不开对“做”的“写”。每一次的“做”都不可能重复,因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生生不息”。教育所“做”,犹如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做”,只有用“写”来复盘“做”,才能让下一次“做”更好地促进每一个生命体的生长。所以,我坚信:教师专业道路千万条,写“做”是第一条。

    教师最大的“做”就是课堂教学,每天都在这里发生故事,每一节课都饱蘸着智慧与汗水,值得推敲,值得提炼,值得回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把写课与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并称为教师的“六项课堂技能”,非常贴切!他的确深谙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知能体系和结构,也深知这个群体的工作日常。写课题、做研究并不适用于每个教师,正如江苏省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原副院长冯卫东所言:基于课例研究的论文,是我们教师的优势,切不要避长扬短……

    课,是教师最大的书写宝藏。课前深思,课中运思,课后反思。当你上完课,思想流就自然形成,只要抽出一点时间写下来,不要过多的理论,先写实,再写意,一步步来,自然能达到《写课让好课生花》一文中作者提及的境界:让“内行不觉浅、外行不觉深”。写实,最“笨拙”的办法就是把课堂的师生对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即课堂实录。听课时,不要只记教学流程与学习设计,囿于教案的“抄写”无法捕捉到师生互动生成的精彩。再好的设计只是个方案,真正落地才是好的课例。智慧生于现场,透过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好课例的“四意”:立意、生意、创意与快意。立意,指向教学目标,指向大概念和核心价值,是这堂课“想要什么”;生意,指向学生状态,指向学生思维,是这堂课“呈现什么”;创意,指向创新意识,指向学习设计,是这堂课“突破什么”;快意,指向学习效度,指向学习体验,是这堂课“收获什么”。站在“写实”的基础上,围绕这“四意”撷取关键去表达,就会慢慢步入“写意”的天地。听课如此,做课更是如此。我们无法课课都记下实录,但要有教学片段的记录习惯和重点课例的复盘习惯。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录播教室,也有语音转化文字的软件支撑,只要做好录音,实录其实非常便捷。而整理实录就是一个“写课”的开端。

    从写课的选材上看,我们可以把课分为“好课、常课、憾课”三类。好课就如《写课让好课生花》一文所说的“80%的熟悉+20%的意外”,这意外就是我们的着力点。10多年前我上看图写话,好多天因为找不到合宜的情境而苦恼。有一天上课铃响了,我前脚刚踏进教室,“老师,不好了,甲生把地拖得狼藉一片,跟他讲就是不听!”乙生急着向我报告。我往地上一看,果然满是污迹。看着台下学生虎视眈眈的神情,我知道学生要我治治“肇事者”。可这堂课是练习课,处理这种突发事件可不是一时半刻所能解决的,更何况此时进行思想教育必然会影响课堂学习氛围……就在我思想“前后拉锯”的时候,污迹斑斑的湿地板“闪现”出一条信息——水打翻以后。啊,这不正是我想创设的写话情境吗?这样不经意间的邂逅绝对胜过人为的设计,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一堂由“事故”生成的作文课诞生了。课后我及时整理,撰写了题为《变事故为故事》的文章并得以发表,这就是意外的收获。憾课,是有缺陷的课,是有遗憾的课。缺在何处?憾在哪里?看到了,就是眼光;把看到的写下来,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中肯又具创意,就是思想。眼光需要修炼,思想需要锤炼,写课就是最好的“护眼”“凝思”与“提炼”。常课,普普通通,没有让人“挣扎、纠结、痛快”过,很难着笔,也就不必为“写课”而写课。当然基于常课上的改课就不一样,前后对比就是绝佳的书写素材。

    课,是教师的工作底色。写课,就是为自己的教育人事着色;写课,能赋予课的二次生命,也能赋予自己的二次生命。

    (作者系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