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1年,全国30多所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教育部门确认为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就有一所扎根于赣南这片红土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的理工科高校——江西理工大学。从2008年开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到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西理工大学汉教人励精图治,短短10余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建设之路。 办学成绩显著:拾级而上,稳步前进 2008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立之初就拟定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多才多艺,内外兼修”的人才培养标准,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才艺素养深厚、国际视野开阔的应用型人才。 在2016年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位列全省第四名,仅次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省会老牌院校;2019年,专业获评“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专业顺利获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2022年,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专业还在2021年新一轮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再上一层楼,跻身前三名并获评“四星专业”,其发展速度在省内、国内都十分亮眼。 师资队伍建设:名师引领,梯队合理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年龄、性别、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教师们毕业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均具有海外经历或留学生教学经验。 教授邓晓宇获得第二届江西普通高校金牌教师(教学名师)“金牌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军人才。近年来,专业教师承担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语言资源保护项目1项等。 此外,专业教师还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论文10余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2部,出版教材8部。 办学平台建设:多维支撑,立体培养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院校,江西理工大学的文科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来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有力支撑,只能另辟蹊径谋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学校逐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体系,打造出了“三中心+一基地”的办学格局,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心”包括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教育部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级别)、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校级)、江西理工大学阳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校级),“一基地”是指国家级别华文教育基地。以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国际交流渠道,更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课程教学改革:一流课程,“金课”引领 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已有多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跨文化交际”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于2023年获批为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标志着专业课程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汉语国际教育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也在积极推进之中,课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专业也取得丰硕成果。教师团队出版了《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活动设计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等高质量专业教材,以及《赣南乡土文化教程》《中国十大古典名剧鉴赏》《新时代大学美育》等特色教材。专业教师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教改论文,如《基于学生视角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竞赛分析——以“中学西渐杯”为例》《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视角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跨文化交际”为例》等,为专业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践能力培养:以赛促学,注重创新 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着力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了“汉语云实验室”“中华才艺实训中心”“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中心”等校内外基地与平台。此外,专业还构建了以“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为平台的思政育人大格局,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传承红色基因。 专业推行国际化实战培养模式,在读学生均广泛参与线上汉语教学实习,面向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中国语言文化,学生教学能力突出。部分学生通过教育部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志愿者项目赴泰国、柬埔寨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此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特别重视“以赛促学”,构建了“校赛—省赛—国赛”的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竞赛赛事体系,学生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等各大赛事中屡获佳绩。此外,学生还在一些国家级别英语能力竞赛中崭露头角。例如,2021级学生赵赫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国赛英语组演讲赛项铜奖;2021级学生刘菁菁团队获第六届“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特等奖。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果丰硕。近5年,学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项目涵盖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传播、劳动教育等多个领域。 学术科研交流:师生共进,开阔视野 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科研氛围良好,尤为突出的是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近年来,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研究内容涵盖客家文化传承、地方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红色文化传播、国际中文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学生扎实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团队潜心科研,成果显著。邓晓宇团队在客家文化海外传播、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前沿研究,成果被Scopus国际数据库收录。 对外交流合作活跃,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论坛。2023年,两名本科生赴海外参加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举办的第七届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多名本科生参与学校举办的“百年变局与中巴关系研究”高端学术论坛、“新时代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前沿研究高端论坛”并分享论文;多名学生在线上参加伊拉克语言学术会议、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活动。参与课题、主持项目、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对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来说都是“常规操作”。 展望未来,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让汉语之花绚丽绽放! (钟舟海 谢秋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