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星期二
烟台大学
多元融合 构建学校音乐教育新生态
于潜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涌入我国,与中华文化发生着频繁的交流碰撞。音乐艺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相关教学活动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单一文化背景下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音乐教学发展进步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烟台大学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视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为音乐教学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系统探究多元文化语境下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扎实构建更开放、更实用、更具活力的音乐教育新生态,让音乐教育从技能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更好地适配新时代对优秀音乐人才的需求。

  丰富教学内容

  构建多元融合的教育体系

  科学构建多元融合的音乐教学体系,是烟台大学推动音乐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正确把握音乐教学要求,拓展音乐教学内涵,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构建多元融合的音乐教育体系,扎实培养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

  筑牢学生信仰之基。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素材,又有利于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是推动音乐课程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举措。学校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多举措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例如,学校结合专业特色,扎实开展以“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为主题的“大学首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以富有胶东特色的《长岛渔号情》展演为开篇,将生动的艺术体验与深刻的理论思辨有机结合,让学生对文化自信有了具体可感的认知和发自内心的认同,坚定用创新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

  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学校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调整教学重点、更新教学内容,以便及时为学生补充前沿知识。学校不定期邀请山东省内外高校、中国声乐家协会等单位音乐领域的教育家、教授等到校举办音乐艺术讲座,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以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拓宽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学术视野。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认为,多元文化语境下的音乐教学要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弘扬力度,让优秀的民族音乐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学校持续探索非遗文化当代传承路径,以非遗传承、艺术教学、代际互动为载体,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用青春力量唤醒非遗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带领学生先后走进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济宁市文化广场等场所,通过现场观摩、与非遗传承人对话、开展专题调研等多元形式,沉浸式追溯非遗的发展脉络,深入探寻其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径,用青春行动为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注入新活力。

  创新教学方法

  制定多元融合的教育策略

  创新多元融合的音乐教学方法,是烟台大学提升音乐教学质效的重要保障。学校为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要求,科学探索优化音乐教学方法的策略,全力构建更加多元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营造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氛围,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也学习了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

  活化课堂教学。课堂是系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活化课堂教学,既能将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效传递给学生,又能助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学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开设“西方音乐史”“外国民族音乐”“音乐教学论”等多门理论课程,同时举办以这些理论课程为依托的融合实践音乐会,通过舞台实践的形式,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在音乐领域的迁移能力,真正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学校科学改进教学手段,以“中国音乐史”课程所学内容为基础,举办“礼赞百年”课程汇报音乐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增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感。

  强化实践锻炼。学校既以专业知识培育人才,又以舞台实践传递经典。例如,开启原创音乐剧《胶东抗战第一枪》演员招募工作,鼓励热爱舞台艺术、对红色历史抱有敬畏之心、能深入理解角色背后的时代背景与精神内核的优秀学生报名参加,在歌声中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让“胶东抗战第一枪”蕴含的精神在舞台上绽放新光彩。着力打造“海之韵”合唱团,用合唱艺术积极践行美育浸润行动。“海之韵”合唱团在“唱享·音乐之城”2025烟台市首届合唱音乐展演中与各地合唱团同台表演,竞展风华。参加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取得声乐乙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获得“优秀大学生艺术团”荣誉称号。

  开展社会服务。大学生进社区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社区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学校引导学生发挥艺术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走出校园、走向基层、走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如讲授乐理知识、带练声乐基本功等,践行“以艺润心”的文化使命。

  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多元融合的教育力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烟台大学构建音乐教育新生态的关键。学校高度重视优秀人才的外引内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在提升教师音乐教学能力的同时,强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增强协同育人力量。

  坚持品行为要。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所具备的正直、善良、宽容的品质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凝聚师德正能量,规范教师育人行为。例如,学校组织教职工党员和青年教师赴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治未病”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深刻体会“廉洁修身”的重要性,引导全体教职工以德立身、以廉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实践提升。学校切实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理念,推动艺术教育入脑入心入行。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山东省选拔赛,优秀教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充分展示了精湛的专业水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坚持凝聚合力。学校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以合作的方式强化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学府保持紧密联系,与国外高校实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实现合作共赢、共促发展。先后聘请众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社会音乐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举办大师课、音乐会、学术讲座等,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与艺术创作能力。

  (于潜)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