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正以《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为纲领,加速打造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扎根赣鄱大地的高等学府,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依托江西省“双一流”高峰特色学科和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双重优势,历经8年探索实践,构建起“一体两翼三线”创新型研究生育人模式,为航空国防事业培育了大批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彰显了地方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一流学科引领:构建“一体”育人核心体系 学院提出了“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生育人理念,通过打造高水平课程群、航空特色科研项目库以及学科竞赛兴趣小组,充分激发研究生参与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研究生人才。 课程体系:筑牢创新根基,强化特色赋能。在课程体系方面,学院构建由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组成的高水平课程群,通过“基础固本、特色强效、前沿提质”的教学体系,为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其中涵盖了如“射线检测”“激光原理及应用”等国家一流课程,以及“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等省级示范课程。 实践体系:锚定航空需求,锻造科研能力。学院建立了以航空国防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为载体的高水平特色科研项目库,涉及无损检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与航空产业紧密相关的领域。遵循“需求牵引、聚焦前沿、交叉共融”的原则,让研究生在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锤炼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梯队作战赋能,提升综合素养。学院组建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协同的学科竞赛团队,在“挑战杯”等赛事中形成梯队作战模式,近5年,斩获IEEE智能计算大赛世界冠军等国际国内奖项90余项,研究生自主学习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两翼”协同赋能:激活育人团队合力 学院建立了多元化、跨代际融合的导师团队和思政教育团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多元主体育人合力。在培养过程中,双方共同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项目选题等多个环节,依托学科团队所属的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将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年轻导师指导能力的双提升。 多元化导师团队:构建梯队体系,强化全链条指导。学院突破传统单一导师制局限,构建“学科带头人引领、方向带头人支撑、青年导师注入活力”的梯队体系。通过岗前培训、年度评教、聘期考核等制度强化导师责任,实施“理论共研、选题共谋、实验共验、成果共鉴、论文共审”的全链条指导模式,有效解决科研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目前已建成2个江西省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3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新增国家优青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人才40余人次,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队伍建设的双向提升。 思政教育团队:深耕红色铸魂,打造党建育人品牌。依托全国党建标杆院系优势,思政教育团队与导师团队深度融合,将红色航空文化融入培养全过程。学院智能检测与光电传感导学团队研究生党支部入选江西省首批“十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相关事迹被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形成“党建+育人”特色品牌。 “三线”融会贯通:打造政教研协同育人链条 学院创新“将党支部建在学科和团队上”的基层党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科学研究创新进行交叉融合,探索并实践政、教、研“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育人路径,形成贯通式人才培养链条,强化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价值根基,激发报国动力。学院创新“师生共学、团队共研、支部共建”的导学团队党支部建设机制,发挥优秀研究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中,42.6%选择就业于中西部航空国防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7%,充分彰显思政教育对内生动力的激发作用。 课程体系优化:融入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学院充分发掘学校作为新中国较早建立的航空院校所积淀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增强研究生献身航空国防事业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科学研究创新:聚焦航空特色,提升综合素养。学院坚持“理论重实、实践重效”的航空特色科研训练,全面提升研究生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其成为兼具卓越专业技能与良好科学素养、立志航空报国的新时代青年。 育人成果彰显:服务航空强国战略的实践成效 学院始终将育人工作与服务航空强国战略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培育大批投身国防航空事业的优秀人才。近5年,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325人,与航空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2人。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优秀代表,多数成长为航空企业技术骨干,践行了“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育人承诺。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29篇,授权专利136项;省级和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以及多项荣誉表彰。学科硕士学位论文抽查连续多年全部合格。此外,学科获批建设多个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高水平教学团队,新增40余人次国家和省部级人才,有效解决了科研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培养质量问题。 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并广泛推广应用。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高峰特色学科并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10余门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出版8部学科专业教材,建设5个国家和省级实验室。近五年获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航空国防类课题20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级和行业学会科技奖励12项,支撑学校“工程学”入选ESI全球前4‰学科。该成果已在南昌航空大学多个学科开展试点,且在省内外多所高校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在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参考经验。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一流学科为引领,深化“一体两翼三线”育人模式改革,秉承航空报国精神,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领域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张聪炫 雷轶 揭丽琳 胡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