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自启动建设以来,就将打造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视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中心任务与关键策略,成功构建“显隐结合、增值赋能、延伸辐射”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和管理专业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群服务产业的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优势充分彰显,助力学校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显隐结合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学校重塑建设理念,构建“显隐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提高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显性指标重点围绕建设任务所设立的硬核成果,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学成果奖、技能竞赛获奖、教学创新团队、纵向课题数量等;隐性指标主要体现在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软性实力上,如专业群和区域主导产业对接匹配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合作企业资源支撑度、成果成效贡献度等。这一“显隐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清晰地厘定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学校按照该指标体系对专业群建设实施绩效管理,专业群的服务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立足区域种植产业优势,聚焦智能设备领域,完成“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研发工作,解决当地生产效率低下的难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该专业群联合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传动”)共同建设远东产业学院,实行“机构混编、运营混管、资源混享、教师混聘”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远东传动、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等智能制造头部企业的中坚力量。远东传动被评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支撑区域电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替代的职教力量,5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输送电力装备制造高技能人才2500余名,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在90%以上。 增值赋能 全面推进绩效考核评价 在启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之初,学校对专业群现有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依据指标体系的各个观测点,为各层级专业群绘制“初始画像”,构建专业群建设数字化档案。通过智慧专业建设平台,及时将评价数据录入数字化档案。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创建智能化数据分析矩阵,以学期为周期比对“初始画像”,实施专业群建设增值评价。为确保增值评价有效落实,创建持续诊断与改进的专业群建设绩效管理机制,涵盖绩效目标设定、绩效产出监控、绩效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实施专业群建设动态监测、精准诊断,精细改进,发挥评价结果的优化作用、激励作用,形成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闭环,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质增效。学校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省级“双高工程”专业群,得益于增值评价的强力推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校获批河南省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数据智能与安全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别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教师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延伸辐射 推动专业集群整体提升 学校以国家级别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并创新“1+1+N”辐射引领机制,构建专业群建设与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第一个“1”是指打造一个专业群建设梯队,形成由国家级别、省级和校级组成的高水平专业群发展共同体。第二个“1”是指创建一套专业群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包括《共同体定期研讨制度》《共同体定期汇报制度》《专业群绩效考核制度》等。每月开展专题研讨,每季度推进专项工作,每学期实施绩效考核,每年度进行总结与表彰。“N”是指每年总结并提炼多个典型经验案例,通过职教论坛、经验推广会以及纸媒数媒等渠道,向省内外高职院校宣传推广,扩大专业群的辐射力、引领力与知名度;助力职教出海,强化国际交流,形成“许职方案”,推广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依托协同发展机制,各层级专业群建设水平全面跃升,涌现出众多高质量成果。学校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主持建成国家级别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3门,数字化水平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获批教育部门首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与埃塞俄比亚共建的“曹魏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大河工坊”职教出海建设项目;优秀毕业生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佟军民 石振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