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措并举聚合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创新性地提出“实践+思政”理念,构建“实践+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打造了“1+N+X”的“实践+思政”教学模式,让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触摸时代脉搏、感悟思想伟力、厚植家国情怀。 拥抱数字浪潮,拓展教学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院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时空限制,促使思政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的物理空间,将其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度,让学生能够接受精神熏陶。学院坚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互联网的空间传播引导作用,占领思想理论领域网络阵地制高点,真正做到思想引领与价值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效。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构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资源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源库、“二十大报告”融课资源库、红色文化资源库、师生互动交流网络资源库,为广大师生线上教学和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团队尝试将原著和原理结合、原理与现实结合,从厘清原理逻辑、明晰原著语境、疏通现实生活等方面提供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源头活水,探索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运用在线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智慧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虚拟体验中深刻感悟理想信念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活起来”。 在“中国共产党党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以新媒体技术凸显课堂时态,打破“我讲你听”单向传输的教学局限,搭建“多元立体”网络课堂样态。学院打造课前课后、课内课外、育德育心的无间断闭合教育路径;打造从单向直播向协同互动不断演进、由单一手段向多元混合纵深发展的在线教学综合体。课前,教师根据党史专题教学的内容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需求与课程需求对接,发布课程内容介绍和本周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目标与任务;课上,教师灵活运用腾讯课堂、雨课堂、智慧树等多种软硬件设施和平台,采用讨论、测验等多样化互动手段,将自己定位为“知识情境的策划人”和“学习行为的设计师”。学院教师在开设党史课程时,以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教育教学的课后延展,利用平台问卷、投票查摆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交流学习感受、拓展思维深度,实现课堂教学的精讲与线上即时互动的有效融合。从教学内核出发,以历史为脉络,以情感为纽带,构建了有温度、有深度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概念与枯燥的史实,而是将学生带入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使其仿佛置身于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史场景之中,真切感受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炽热的家国情怀。 强化师资力量,保障教学质量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院积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引领,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继续奋发作为。 一方面,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落实各项师德师风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全院教师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认识,将师德专题教育列入重点工作,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和建设工作,引导教师提高政治站位,时刻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不负三尺讲台,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例如,通过校园网络、橱窗板报、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宣传等校内外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和及时报道师德专题教育开展情况与实效。 另一方面,学院注重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依托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引领青年学生发展的风向标。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技术培训,在思政课教学中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二是推进“同城大课堂”活动,立足思政课程内容,利用济南本地的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构建“行走的课堂”“沉浸式课堂”,使教师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悟红色精神,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立足国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教学的深层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和积极传播。学院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实践育人制度化、载体化、长期化、特色化和实效化,激活学生主体的内生动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学院成立大学生思政教育基地,定期开展“青马书社”读书沙龙活动,举办“青廉课堂”系列讲座活动,开展升国旗、宣讲等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举办主题教育知识竞赛、红色征文比赛、红色课件评比大赛、红色舞台剧大赛、爱国诗歌朗诵大赛等,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忠实践行者。着眼思政育人实践环节,积淀形成了实践育人特色品牌——“三千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千村、千社区、千企业”)。通过理论探索、教学实践、积累总结,注重现场化教学、体验式学习、浸润性教育、多元化评价,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融入时代。 学院构建了“一体两翼”育人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树立奉献意识和奋斗意识为“两翼”。学院多路并进,组织学生开展以“五四精神传薪火,凝聚青春力量”为主题的观影活动,以文化浸润方式激励广大学生砥砺前行,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走出去”,到红色革命旧址、革命老区等地聆听革命历史故事,形成了山东省红色文化第一手材料,让学生深切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身先士卒的精神;举办“雷锋月”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弘扬雷锋精神;鼓励选拔优秀学生到历下区社区挂职锻炼,让学生在基层锻炼才干;开展植树节等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躬身实践、勤于劳动的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特色教育活动,推动广大学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确保能力素质得到持续提升。 展望未来,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挖掘整合教学资源,厚植发展优势,站在学校的角度全方位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育人实效,助力人才全面发展。 (邢慧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