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星期四
需求引领 平台仿真 “三能”进阶
——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学副院长 朱云
  需求引领、平台仿真、“三能”进阶示意图

  2006年以来,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中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转型过程中,围绕如何对接行业岗位需求构建实践教学目标、如何丰富实践平台进行仿真训练、如何通过分层实践教学达成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等问题,依托陕西省教师教育专项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和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涵养高校青年教师教育家精神研究”等的改革和探讨,建构出了“需求引领、平台仿真、‘三能’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

  需求引领:对接行业岗位需求,引领实践教学建设方向

  调查数据显示,地方基层对在中小学校从事语文教育、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案写作的高素质中文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这要求地方高校中文应用型专业落实OBE成果导向型教育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接上述行业岗位需求,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文案写作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

  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通过定期征集毕业生、用人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专家意见,首先对接时代需要,确定了本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地方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培养语文教师和文案写作人才,从而明确了学生毕业需要具备的行业岗位能力是善教学、会写作;然后对上述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提出“善教学”的能力要求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突出、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技能优良、教育研究和反思能力良好,“会写作”的能力要求是各文体写作熟练、内容充实有见解、逻辑清晰有条理、文字规范无错误、书写工整美观;最后以上述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为导向,建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平台仿真:构建三维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能力进行仿真训练

  只有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毕业才能具备行业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素质,因此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对地方高校中文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意义。然而,由于中文专业属于传统人文社科专业,一般不设实验室,且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对接行业岗位能力对学生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不足。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专业既重视实践平台建设,又重视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丰富实践教学路径,建成了三维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丰富第一课堂实训课程平台,除针对性设置教育教学和文案写作实训课程外,还创新设置一批专业基础课程配套实训课,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平台,建成了9个学生专业实践社团、5项专业技能训练计划项目和5项专业竞赛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实践平台;丰富校外实习见习平台,与地方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建一批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见习提供充足的岗位实践平台。二是革新实践教学方法,确立了仿真教学方式:第一课堂实训要求教师对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真题真做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指导,要求创设真实情境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外实习见习实施专任教师和校外专家“双导师”制,要求通过真实岗位训练,培养学生解决行业真实问题的能力。

  “三能”进阶:树立分层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能力培养逐层进阶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第一课堂课程实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和校外实习见习,在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承担的功能不一样,需要树立分层实施、逐层进阶的分层实践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达成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专业通过树立分层实践教学理念,实现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逐层进阶。一是分解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能力培养重点:第一课堂课程实训主要是通过专任教师的课堂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单门课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课程单项能力;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课程单项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综合能力;校外实习见习主要是通过真实岗位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上面两种能力解决行业真实问题的岗位适配能力。二是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逐层进阶实践教学效果:第一课堂课程实训培养学生的课程单项能力,这是学生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基础;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这是学生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重要推进;校外实习见习培养学生的岗位适配能力,这是学生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达成。三个环节各有侧重、逐步进阶,最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对接。

  通过建设,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专业先后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能说会写”人才培养试验区和省级一流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成功入选陕西省首届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成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普基地和中华经典诵学讲基地各1个;教师获批省级教改项目8项、思政示范(精品)课程3门、特色线上课程1门、一流课程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拥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4人、教学成果奖3次、课程教学竞赛奖7次;学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0余项,年均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专业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未来,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将坚定走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积极对接时代和行业发展需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学副院长 朱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