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星期四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多措并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创新型人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向这一需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思考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并实践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使其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上都能实现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发展,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又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

  创新大中贯通培养的思路

  学院树立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以解决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后难以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研究要求的问题。

  强化思政教育。学院与14家共同体单位协同合作,注重资源整合,全力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智慧教研共同体、实践教学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共建共享中同奏“大思政课”共鸣曲,搭建“专题讨论+实践研修+教学展示”大中小一体贯通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助力队伍建设。学院开展广西北海市基础教育系列培训,面向广西北海市500余名骨干教师分别作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对分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中考备考策略》《高考备考策略》的报告。重点培养一批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领军团队,孵化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骨干团队,有效促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创新大中贯通培养的模式

  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通过打破教育阶段之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融合和实践导向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贯通模式将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院科学创新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拓展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新阵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育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合作办学。学院与广西北海市政府部门联手,合办西北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充分发挥西北师范大学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基础教育办学经验,致力于将西北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建设成北海一流、在广西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与北京大学共建“鸿宇博雅理科实验班、北辰未名人文实验班”,深层次开展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为某些在基础学科方面具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积极协同合作。学院积极组织高校思政课专家、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开展实地调研、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展示等一体化教研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组织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课异构”研课磨课,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通过“同备一堂课、同讲一堂课、同评一堂课”等活动,在沟通中使小学的“故事链”、中学的“逻辑链”、大学的“问题链”有效衔接,打造“教研共同体”。举办“理响校园·培根铸魂”甘肃省高校理论宣讲优秀作品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示了近年来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成果。

  优化大中贯通培养的实践

  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通过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学院有针对性地优化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加强与中学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教育共同体,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

  用好优势资源。学院发挥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一流专家资源,到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高水平主题讲座。众多高校的院士莅临兰州时,尽可能安排到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学术报告。同时,帮助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特色实验班课程的规划指导、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科研参与。

  开展实习实践。学院构建集“培养、研究、实验、示范”于一体、适应西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师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不断“向西拓展、向下延伸”。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安排一大批学生进行实习支教,为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尹荣荣 赵建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2多措并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尹荣荣 赵建华2025-05-08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