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把握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带动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显著提升育人质效。
重温革命诗词 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课堂
挖掘红色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彰显革命诗词的育人功能。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院将革命诗词有机融入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同步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着力优化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学院引导教师与学生同频共振,根据各章节重点,运用多媒体、雨课堂和智慧教室,将革命诗词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多措并举强化课堂参与度,提升师生的获得感。革命诗词富有历史现场感,学院精心为诗词选配合适的背景音乐,组织师生齐声朗诵,或者分角色演绎革命诗词中的人物故事,多措并举,让课堂“活”起来。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革命诗词大会,开设相关的革命诗词专题讲座,开展革命诗词书法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习的内生动力,鼓励教师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和互动,有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获得感。
聚焦时代热点 营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对话空间
以“网”为媒,以“评”聚力。网络评论是对社会热点分享的个人见解。学院将网评融入思政课堂,充分体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通过书写评论让理论更富感染力。师生创作的优秀评论作品得到广泛传播,多次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带动更多学生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传播者,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使思政课更有特色、更富生命力。学院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以赛促学,取得佳绩。学生创作的视频配文字评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二等奖;《“茶宝宝”的幸福生活》获得宜昌市首届网评大赛优秀作品奖。
理论与热点“超链接”,推动思政课建设随时代同频共振。学院坚持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历史融会贯通,向创新寻求活力。学院教师用心、用情、用力教,学生用心、用情、用力悟,将理论与热点有机结合,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学生创作的漫画配文字评论作品《国之脊梁的拼搏精神催人奋进》《教育不是装满,而是点亮》、视频配文字评论作品《“扫地僧”亦能通过奋斗点亮人生》等入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人民论坛网发表《人才返乡,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等“共同富裕”系列漫评十余篇。
投身“长江大保护” 建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思政选修课
拓展思政选修课内容,讲好“长江故事”。学院着力推动思政选修课与思政必修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石小涛教授开设的思政选修实践课“长江大保护”独具特色,聚焦中华鲟、江豚等长江流域标志性物种,以“长江大保护”系列论述为指导,以“水电开发河流鱼类保护”为主题,融合生态理科、艺术人文和长江法理等学科交叉知识点。课程中融入“鱼翔浅底”“江豚再现”等长江大保护成效亮点,结合“五个思政”理念,融入劳动教育,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动手能力。
开展沉浸式实践,强化长江大保护的责任担当。思政选修实践课“长江大保护”打造“流动的课堂”,教师带领学生赴宜昌长江之滨,感受长江生态之美;定期举办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开展江豚监测活动;宣讲长江禁渔政策,主动开展公益实践,以多元举措涵养学生的长江情怀,引导学生肩负起共建美丽中国的责任担当。
学院思政课改革成效成果突出,主持获批一批高层次教研项目,推出一批高水平教研成果,建成一批省级一流课程。学院教授获批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3ZD008)“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诗词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238)“革命诗词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和三峡大学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2022001)“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论文《巧用革命诗词,厚植思政课情怀》,助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批湖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学院教授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22237)“大水利学科背景下‘长江大保护’‘理论+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和2022年度三峡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类专题重点项目“长江大保护”;获批2022年度湖北省一流实践课程“长江大保护创新实践”。学院教授主编出版网络评论作品集《启智润心:大学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新探》。
学院教授多次受邀在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节目中讲授系列内容。长江大保护活动被央视《新闻直播间》的《十年禁渔看长江》特别节目和央视《见证》栏目《我和我的“豚”朋友》专题报道。学院师生发表的网评作品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
(胡俊修 刘咏燕 石小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