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时评
2024年07月25日 星期四
追求情绪价值不应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秦克峰(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新闻回放

    近来,“情绪价值”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恋爱中,它是有些人择偶标准中的重要一项;工作中,它是吸引用户最有力的抓手。仿佛情绪价值已经变成了将任何事物“化腐朽为神奇”的万能法宝。

    主持人语

    “情绪价值”一词在网络平台中以各种无厘头的形式蹿红,“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爱因斯坦的脑子”,都成为了人们争相模仿的风潮。这些风潮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确确实实成为了人们自我排解的出口。一方面,它成为疗愈心灵的良药,为众多迷茫之人所追求;另一方面,它也因易使人逃避现实而被诟病为“精神毒品”。本期三名同学的作品,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运用情绪价值提供了一些启发。

    青年说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追求情绪价值是本能。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分享喜悦、悲伤、愤怒等情绪,与他人建立关系,从而获得社会认同。通过合理的途径,适当地输入或输出个人情绪,能够帮助我们从生活或工作的重压下抽身片刻,在暂作停歇调整心态后再次出发。

    然而,情绪价值并非万能。当人们一蹶不振或内心迷茫时,难免会寻求亲友慰藉,或以各种看似无厘头的方式获得情绪价值。可这仅仅能起到缓痛之效,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不一定有建设性作用。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人们在平静之后再想他法。一味沉溺于情绪价值带来的快感只会在其消失之后徒增内耗。有人说,化解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动”,那么摆脱情绪内耗的最好方法可能就是“平静”。

    过度依赖情绪价值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状态,一味地期待他人的安慰和支持,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动性和行动力。如此一来,我们可能会不断寻找外界的情感支撑,而非主动面对和解决问题。因此,当遇到困难需要短暂放空时,不妨在心灵暂作休整后,分析问题本源,思考解决之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心病”才能被“根除”。

    适度追求情绪价值不难被理解,但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它、运用它。厘清情绪价值与实际行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作用,我们才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