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要闻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只争朝夕 谱写新篇
高毅哲

    上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7月19日,全会闭幕次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全会精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作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本场发布会上,有两家媒体所提问题涉及教育:一个是“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加有效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另一个是“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可以看到,两个问题都着眼于“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有关问题”。

    怀进鹏的回答提纲挈领、翔实有力,对第一个问题,从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三个方面介绍改革举措;对第二个问题,详细介绍了重点深化资源配置、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新路径开辟等四大类改革。

    问答之间,为何改、怎样改,贯穿始终。

    同样在7月19日,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根据新华社有关报道,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内容摆布被概括为“五个注重”,其中第二项即为“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新华社报道还提及,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引发了与会同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起独立成章。这次《决定》进一步就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势必带来制度架构、组织方式、评价体系等诸多领域的协同变革。

    教育部党组扩大会议也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唯有打破藩篱、统筹推进,方能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堵点难点。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到如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蕴含着历史的再接续、时代的新图景,锚定的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自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找准教育的历史方位,教育必将谱就时代篇章。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