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前周刊·保教
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打造绘本教学新样态
赖婷
教师在开展基于绘本的教学活动。资料图片

    近年来,儿童哲学逐渐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视域,主要运用集体交相呼应的对话模式,展开哲思之旅,聚焦问题或主题,助力幼儿推理、判断、转换、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在学前教育集体教学活动亟须改革和创新的今天,在江苏省学前教研员叶小红博士的带领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以绘本为媒介,以“哲思对话”为引领,以生成为明线、预设为暗线,打破传统预设、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教师深度思考、幼儿深度学习?于是,我们以绘本为媒介,以集体教学活动为抓手,展开儿童哲思对话,探索绘本教学新样态,以“准备—开启—互动—评价”等层层递进的环节和策略,创建师幼哲思之旅。

    充分思考,做足“三个准备”

    基于绘本的哲思对话,需要教师充分思考,做足问题准备、经验准备、公约准备。

    一是问题准备。确定问题或主题是开展哲思对话的第一步,我们会创设一面问题墙,教师和幼儿对周围的发现和感悟,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呈现在墙面,供大家交流和谈论。有一次,教师发现一名幼儿在问题墙上贴了一张生气的表情,通过询问,这名幼儿表示和同伴发生了不高兴的事,非常生气。教师抓住了这个能引发众多幼儿共鸣的情绪主题,通过寻找相关绘本,以“我的情绪小怪兽”为主题展开哲思对话。

    二是经验准备。既然是对话,就需要教师和幼儿都有相关主题或问题的个人经验,所以,我们会将绘本内容提前给到每名幼儿,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提前阅读,了解故事内容。例如,我们将绘本提前投放在班级图书区,同时发到班级群,提倡亲子共读。提前了解绘本不是为了给问题某种统一的答案,相反,需要每个参与对话的人都带着自己的思考到现场。

    三是公约准备。首先是儿童哲思对话年龄段约定,我们主要在中、大班开展实践;其次是场域约定,我们一般以圆圈或聚拢式的围坐进行,对话者能清楚感知到现场伙伴的表情、肢体动作和观点;最后是哲学关怀的氛围创设,这是一种师幼间的尊重、信任和忍耐,主要是对他人观点的认真聆听和理解,以及对绘本主题有意义的思考。例如,在哲思对话开启前,教师和幼儿共同约定:礼貌聆听、大胆表达,特别强调没有对错只有观点,要尝试提问。这样的公约需要让每名幼儿都明确,并且在一次次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一种互为支持、理解尊重的哲思对话文化。

    开启哲思对话,感知哲学关怀

    进入绘本媒介的教学现场,教师往往致力于让每名幼儿都能理解绘本内容,但如果将理解环节建立在幼儿初识绘本的情况下,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将熟悉绘本的环节前置,教学现场直切主题,回顾故事情节,将更多宝贵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给哲思对话。

    例如,启动“我的情绪小怪兽”故事回顾时,教师以谈话方式主要提出三个问题:“我们都看过这本故事,请你说说情绪小怪兽主要有哪几种情绪?”“每种情绪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最喜欢哪几种情绪?说说理由。”这种通过轻松的谈话进行绘本回顾的方式,主要来自认知目标分类法带来的思考,用知识性和理解性问题开场,为后续富有哲思含义的分析、评价、创造等互动做好浸润。

    哲思对话的双方是教师和幼儿,教师在正常的对话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关怀是重点。这里的哲学关怀不仅指教师的“后退和示弱”,更体现在教师对哲思对话理念落实的态度和意识上。

    小怪兽有6种情绪,每名幼儿都有一组情绪标签。教师提问:“你觉得哪些情绪是经常出现的,哪些情绪是不经常出现的?”请思考后贴在板块上,我们来分享。幼儿分类后,一名幼儿将情绪标签贴在了中间,引发教师和同伴的好奇。教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贴,一定有你的理由吧。”这名幼儿回答:“我觉得这个绿色的情绪,既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那么不重要,我就贴在中间。”教师回应:“谢谢你的解释,让我们对情绪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多元且及时的支持,让对话延续,让思考深入,与幼儿一起感知哲学关怀。

    积极互动,还原真实的思考力

    围绕问题展开互动是哲思对话的核心,开放的提问、积极的回应和及时的梳理,构建出哲思活动中最富有挑战,最具灵动和独特性的部分,我们可以从提问、反馈和梳理三个层次进行思考。

    一是自主提问。绘本作为全年龄人群的读本,具有多维度多层级的价值观和主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师幼之间自主提问,逐渐形成自我对个体、对周围、对世界新的思考方式,保留可贵的好奇心、探究力。例如,情绪的辨识结束后,教师提问:“这些情绪有你喜欢和讨厌的吗?”有一名幼儿提出:“为什么不能喜欢伤心、喜欢害怕?我就喜欢生气!”如果放在传统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师可能会着急纠正孩子的看法,而在探究式的哲思课堂,教师就不会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进一步追问,引导幼儿自主提问,让活动现场充满哲思的味道。

    二是积极回应。儿童哲思对话活动的过程是否充满意义,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回应是否积极有效,这是考验教师哲思的关键。面对幼儿“为什么不能喜欢消极情绪”的问题,教师如何积极有效回应呢?我们倡导不给答案,而是引到大路,这里重点是引路而非带路。

    教师:“想一想,这些我们不怎么喜欢的情绪,有时是不是也在帮助我们?”

    幼儿1:“我生气的时候,妈妈才知道要放下手机来陪我。”

    幼儿2:“我害怕的时候,骑车会很小心。”

    幼儿3:“我想奶奶的时候,伤心也会陪着我。”

    幼儿看到消极事物的积极一面,这样的思考力让教师震惊。回应不是简单的问什么答什么,而是信任、理解,更是引发新问题和新探索的支持。

    三是及时梳理。对话沟通是哲思活动的核心,可是再生动的对话也难免抽象,所以一些思维工具必不可少。我们最常用的思维工具就是在教学现场师幼共同完成的思维导图。“我的情绪小怪兽”活动通过师幼之间层层对话和剥离,梳理出来的思维导图包含四层:情绪有种类、情绪有个人喜好、不招人喜欢的情绪的作用、如何对待不喜欢的情绪。每一层又都能继续展开,每个点都有其交流和讨论的价值点。

    思维导图只是工具,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在梳理时要抛开自己的固有想法,巧妙应对哲思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还原孩子们真实的思考力,这或许才是儿童哲思对话的难点。

    调动高阶思维,开展多维评价

    儿童哲思对话的收尾,指向本期对话的总结和新一期对话的展望,我们围绕评价展开。一是评价个体:彼此对今天参与对话的每一位小朋友的内在表现进行评价,内在表现主要指向习惯、思维、社会性等学习品质发展,让每一位对话者都感受到参与对话的个人价值。二是评价绘本:评价本期绘本带来的对话思考,每名幼儿都说说本期绘本带来的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进行总结和概括。三是评价未来:每名幼儿对未来提出新的做法和想法,新的做法是本期对话的实践拓展,新的想法则是为下一期哲思对话活动提供建议,这样能让对话者链接思考和实际的关系,更让每名幼儿成为哲思对话实施的主人。

    在“我的情绪小怪兽”后续活动中,幼儿就提出了“上小学后,情绪可以怎样‘排队’帮助自己”这个有趣的问题。从这个问题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儿童在这场以绘本为媒介的哲思对话中,不仅了解了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且各有各的特性。我们见证了儿童对情绪的辨识能力、对绘本的应用能力、对新经验的学习能力,更由此调动了高阶思维的评价力。

    借助儿童哲思对话活动开展的绘本教学,是我们对儿童主体从认识到行动的过程,也是对当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新探索,更是一次自我反思和勇敢践行。我们始终将理解儿童、信任儿童和支持儿童作为初衷,用对话链接沟通,用哲思促进成长。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中心幼儿园)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