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观察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打卡名楼的诗意召唤
凌丹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参观岳阳楼的孩子们,忍不住在岳阳楼前齐声诵读起来,这是岳阳楼景区假期里常见的景象。暑假已至,带孩子打卡“四大名楼”,身临其境,登高临远,感受名楼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孩子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培养其“诗心”,是不少家长的时髦选择。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也因此成了网红打卡点。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意中国,源远流长。无论是城市的布局,还是传统村落的构筑以及园林的设计,无不蕴含着层次和韵律,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诗意栖居的实际表达。而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一个重要类型,榫卯相扣、十方圆满的“楼”无疑最能体现中国古建筑的匠心之韵和文化之美,是技术与艺术的绝妙结合体。特别是见证历史风雨的四大名楼,它们在建造之初甚至都不是为了真正的居住,却因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虽屡毁又得以屡建,应该说,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典型代表。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上至帝王之尊,下至州县官府,都对修建楼阁情有独钟。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这四大楼阁。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美学,作为一种可供人观赏、触摸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一部部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名山大川,千古恒在,而人工建筑则不然。地震、水火、暴风、骤雨,乃至时间的简单流逝,都可能给建筑物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悠悠五千载,人类建造了无数建筑,却或崩塌,或毁于火。如今,几乎找不到上千年的建筑,而四大名楼流传至今,为什么?

    楼因文而显,文赖楼以存。毫无疑义,如果没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崔颢的《黄鹤楼》,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些楼阁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只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这些诗词歌赋便不会消逝。只要这些文学作品流传不息,即便这些建筑物倒塌百次,人们亦会将其修复如初。

    这些建筑的灵魂是文化,而文化则通过建筑得以承载。相较于西方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早地致力于追求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核心的人居理想。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使得这些楼堂馆所能够历久弥新。文化的力量,使得以楼阁作为载体传承历史文化的现象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楼址变迁,楼形更迭,文人们曾目睹的名楼早已消逝,然而它们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却恒久不变。一代又一代人立于古人曾驻足之地,以与先辈相似的眼眸,审视着鲜少变化的山川河流,静聆那与千百年前无异的风声与鸟鸣。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因诗歌而生活得极为诗意且优雅,如同精神之光,照耀着历史,并引领着后来者。

    曾有人说,中国人的浪漫都在诗词里。诗词早已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更上一层楼”里得到鼓舞,在“白云千载空悠悠”里体验苍茫……名楼何以为名楼?正是其独特的历史典故和诗词佳作,这共同的文化瑰宝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共鸣。打卡名楼的热潮,正如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滋养着心灵的每一寸土地;又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年轻一代追寻文化根脉的坚定身影;更像一声号角,召唤着我们去传承那份历久弥新的经典文化,共同筑牢文化自信的坚固基石。

    “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新文旅时代,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感和互动感成为关键。名楼景区通过创新旅游消费场景,诸如背诵经典免门票等活动,实现了从静态展示到活态参与、从单向感知到互动分享的转变,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而面对当前火热的夜间文旅消费需求,不管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黄鹤楼,还是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纷纷开启了“夜游模式”,让游客们在夜幕下感受纯净自然的诗风,于斑斓光影中穿越古今,感受墨客赤子之心。它们依托建筑本体和丰富的文化故事,在声光电与智能数字系统的交汇中,引入NPC角色,成功地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融入游客的体验之中,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景区的文化魅力,从而大大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让“小物件”与“大名楼”相遇,为人们的旅途增添新念想,也是名楼景区们作出的新尝试。名楼景区通过开发个性化、趣味化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来激发当代年轻人的情绪共鸣,从而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

    而各类“花式打卡”“共享一刻”,更是社交媒体赋予文旅活动新的社交属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与楼合影,走马观花,而是成为一种可以通过实时分享美图、视频和“热梗”来延伸线下交流的活动。这种分享使得文旅体验实现了深度社交化,让人们在享受旅行的同时,也能在线上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收获。

    如何在有限的人生境遇里追求诗和远方,是现代人一生的课题。矗立于江河之畔的四座名楼,留下无数迁客骚人的足迹。他们豪迈潇洒、率真飘逸,虽各有人生际遇,却同叹家国情怀。“像诗歌一样地生活”,不是现在的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先辈们,用人生谱写的答案。名楼景区的各种新动作,更像是跨越时空的一曲曲回响……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市委政策研究室党刊编辑科科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