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厚成器,乃成功之基石。若无日积月累的沉淀,何谈非凡成就?生长犹如生命的演进,恰似树木的滋长,唯有扎根深处,全力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此乃生长式“积厚教育”的精髓,道出了育人的真谛。自2021年起,广东省恩平市东成中学实施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长式“积厚教育”实践与研究,旨在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挖掘提炼育人元素,丰富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搭建坚实的阶梯。
积厚特色:构建“主艺+”特色办学体系。学校高度重视传统书法教育,将“书法领航·五艺芬芳”确立为特色办学理念,打造出“书法+”的特色办学形态,学生可从众多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中任选其一,达成“每人练就一手好书法+掌握一门其他特长”的育人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充分挖掘和运用师资及课程资源,将潜在资源转化为实际课程。如以“琴棋书画拳”为元素,开设现代古筝、新式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简笔素描、创意国画、广东南拳、蔡李佛拳等课程。该体系实施以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体育艺术基础素质,还促使学校涌现出众多个性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为学生未来精准发展奠定基础。
积厚名师:“四步成长”育良师。以“积厚教育”理念为依托,学校推行“成型—成师—成名—成家”的“四步成长”阶梯策略培育“积厚名师”。新教师“成型”培养,引导其快速完成角色转换、站稳讲台,向老教师学习并熟悉教学常规;教师“成长”锻炼,为初级教师向中级教师转型做准备,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其向事业目标和教育理想迈进;“名师”培养,借助名师引领、思想打造、课题研究等,使部分优秀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名家”培养,助力名师向教育大家发展,成为“大先生”。
积厚学生:培育“1+5”“五厚少年”。基于县域内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展开细致调研。结果显示,93%的学生期望拥有一技之长,87%的学生看到他人获奖心生羡慕,81%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艺活动感兴趣。基于此,学校构建“1+5”学生发展模型,培育“五厚少年”。“1”指学生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代表“厚德、厚智、厚体、厚美、厚劳”,实现“厚德成人”“厚智创新”“厚体强魄”“厚美扬善”“厚劳励志”的育人目标,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度契合。
积厚德育:构建“1+N”文明德育模式。学校借助学生集体活动开展德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1+N”文明德育模式。“1”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育人目标。“N”即通过多样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包括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养成、感恩、节日主题、志愿服务、法治、诚信教育等,引导学生修德、修志、修智、修体。
积厚课程:构建“三厚”课程体系。基于“积厚教育”理念和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学校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积厚课程大树模型构建“三厚”子课程(厚根、厚枝、厚叶),以厚德、厚才、厚爱为基线,打造全面和谐且个性化的课程。“厚根课程”尊重并落实国家课程,打破分科壁垒,从学生视角出发,尊重认知规律,向全课程发展。“厚枝课程”通过多样化课程和社团体系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引导个性养成,实现个体发展。“厚叶课程”以拓展和创新为重点,包含德育修身、智育慧人、体育强人、美育润人、劳育塑人等系列,涉及学生成长关键能力,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助力学生展现卓越特质。
积厚融合:构建“以特融合”模型。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为传统体艺科目与学科课程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依托“主艺”特色文化,构建“1+N”学科融合框架模型,深化教学改革,呈现教学新样态。“1”是特色办学赋予的学科融合思想,“N”代表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进行跨学科巧融合。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长式“积厚教育”,拓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筑牢学生文化根基,滋养生命,促进其成长。同时,坚定了文化自信,营造了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了素质教育的新样态,构建了新的校本课堂,培养了具有艺术特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截至2024年,学校共获省市级集体荣誉18项、教师奖励95项、学生奖励178项。同年,学校荣获“江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广东省恩平市东成中学校长 黄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