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校长周刊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名校长工作室如何成就更多校长
易永伦 李益众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走进实践导师学校听课,学生正在进行课堂展示。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供图

    ■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名校长工作室建设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校长起着关键作用。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素养并有效提升其办学治校的水平,直接关乎能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名校长工作室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实施的一种校长培养方式,肩负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的使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名校长工作室存在过于注重形式、活动方式单一、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名校长工作室要发挥好独特的引领价值和人才培养潜力,在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上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保障研修时间

    当前,一些名校长工作室在组织集体研修上面临困境,首先就是时间难以保障。名校长工作室各成员身兼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双重职责,日常工作繁忙,有的成员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参与集体研讨。学校事务的突发性和紧急性也时常打乱既定的学习和研究计划。成员们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学校或地区,增加了组织集体活动的难度。同时,每位成员的个人生活和学习计划各不相同,难以找到适合所有成员开展研究、学习的时间窗口。部分成员还可能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导致集体研究和学习活动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名校长工作室是一个以参与互动、反思分享、合作对话、改进实践为显著特征的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共生智慧、共谋发展、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实现名校长工作室的既定目标,需要多方协同共同保障研修时间。

    一是优化活动安排。提前收集成员的时间安排,选择大家相对空闲的时间段开展研修活动。注意灵活调整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占用成员的休息时间。二是优化活动内容。精心筛选和整合研修内容,突出重点和关键内容,提高活动效率。三是优化互动形式。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名校长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可利用在线平台,将部分学习资料、讨论话题提前发布,让成员自主安排时间进行预习和思考,一些交流和分享也可以通过线上会议、群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四是优化研修任务。将研修任务分解为多个模块,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完成的顺序和时间。五是优化活动价值。引导成员深刻认识研修活动对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参与研修活动的主动性,并根据成员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研修方案和时间安排建议。

    缓解成员压力

    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通常都是有一定成就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校长,他们不仅需要履行学校内的各项职责,还要承担工作室的课题研究、研讨等活动,多重职责、社会的高度期待以及应对教育改革时可能存在的未知与困难,都可能给校长带来心理压力、职业倦怠,影响校长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名校长工作室理解成一个关于办学治校的圈子、一个充满想象的“精神家园”,在工作室中营造和谐的氛围,包括自由平等的参与方式、包容互信的情感联结和具有归属感的身份认同,有助于缓解校长们的心理压力。具体包括: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机制,让校长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减少工作压力;为其提供课题研究经费、专业指导等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校长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供情感关怀,关注校长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服务;鼓励校长们参与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应对挑战的能力和信心;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让校长们的工作成果得到认可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等等。

    优化评价体系

    达成名校长工作室培养目标需要评价助力,但当前一些地方对名校长工作室的评价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评价主体单一化,一些名校长工作室的评价流程局限于工作室的自我评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削弱了公众尤其是普通教师参与评价的机会;二是评价方法机械化,一些地方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提交相关材料、现场答辩以及多方会谈等,实地观察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运用较少,而过程性评价才能更全面地反映校长的工作状态,更准确、更有温度地评估其成效;三是评价反馈功利化,一些地方对名校长工作室的评价主要侧重于检查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带有年度工作总结和业绩考核的色彩,容易导致评价反馈表面化、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以致偏离了评价的真正目的。

    要真正衡量名校长工作室的价值,主要看成果的转化与迁移,看其是否实现知识增值、成果延展的目标,有没有既着眼解决学校当下的问题,又更好地把握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针对评价主体单一化的问题,要建立广泛的评价主体参与机制,积极邀请教师、家长、教育专家、社区代表等参与名校长工作室的评价,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针对评价方法机械化的问题,要将实地观察纳入常规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实地观察评价标准和流程,全面了解校长的工作状态,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使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校长的工作过程进行动态评估。

    再次,针对评价反馈的功利化倾向问题,要转变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和指导性,不仅关注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更注重工作室的长期发展和名校长的专业成长。建立详细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环节进行细致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最后,要加强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激发其积极改进工作的动力。定期组织评价反馈的交流研讨会,让名校长有机会分享经验、反思不足,并共同探讨改进的方向。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名校长工作室的资源分配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与偏远山区的名校长工作室在资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线城市的名校长工作室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投入、企业赞助以及优质的教师资源。在同一地区内,不同学校的名校长工作室资源也存在差异。一些重点、知名学校的名校长工作室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如资金支持、专家指导、项目合作等。这种不均不仅影响了校长们的专业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也制约了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比如,一些名校长工作室能聘请到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或导师,为校长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而其他工作室则缺乏这样的资源。

    在名校长工作室内,领衔人与成员应秉承“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均衡”的理念,将名校长工作室打造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平台,鼓励成员校长及教师在学校之间分享特色教育教学活动,促使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密切。

    一要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名校长工作室的引导和支持,通过财政拨款、政策支持等方式缓解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加大对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名校长工作室的扶持力度。二是促进区域间与校际间合作。建立区域间和校际间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定期组织交流活动,让不同地区的名校长工作室能够分享经验、资源和成功案例,形成合力。三是优化师资配置。搭建师资共享平台,让优秀的师资资源能够在不同名校长工作室之间流动。鼓励专家学者、行业领袖等多参与名校长工作室的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工作室也要主动联系国内外教育组织和机构,拓宽项目合作渠道,为工作室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名校长工作室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校长的样子就是学校的样子,最终会成为中国教育的样子。名校长工作室应该像一片海,汇聚新时代丰富多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让校长们在共同体中相互砥砺、取长补短;应该像一座桥,连接起众多专家、校长、教师乃至家长,让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更加专业和深入;应该像一支火炬,用智慧、情怀和坚守成就更多校长,点亮更多学校,让教育充满希望。

    (作者易永伦系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四川省易永伦名校长鼎兴工作室领衔人,李益众系《四川教育》副主编、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本文系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义务教育阶段校长非权力领导力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CJG20B006]、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共同优质’导向下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CJG22A090]的研究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