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大思政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中职语文学科如何强化思政育人
李兴芳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任务。如何强化中职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强化思政教育,既要防止割裂教材,生搬硬套,造成“两张皮”现象,又要防止任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说教课。要把教材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注重学科融合,善借载体巧妙切入,渗透有法、水乳交融,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突出政治性,厚植爱国情怀。文化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思政教育。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处在心理“断乳期”的中职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营养元素,也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激发其爱国热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史典籍、欣赏影视戏剧、参与文学沙龙、尝试文学创作等,丰富其文史知识,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其对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发展者。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铭记历史、面向未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历史影片、开展影评、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比赛、讲述家乡历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情怀植根于学生心田。

    注重实践性,培养集体观念。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水平只有在与他人合作中才能得到充分提高。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相互启发,能在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式学习适应中职学生逐步觉醒的独立意识、成长愿望和参与意识等心理特点,对培养其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情景表演、课本剧、文艺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营造昂扬向上的学风。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骨干的引领作用,通过分组模拟采访、编导、播音、编排课本剧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中凝聚人心、培养强化团队意识,为形成良好校风筑牢思想基础。

    坚持开放性,强化社会责任。中职学生处在独立意识觉醒的年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独来独往、欠缺沟通和社交能力等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在走向社会的同时学会社交,顺利达成社会化目标?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职责。语言是—种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要通过社交礼仪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问题专题讨论、模拟社交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定位和社会责任,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组织学生开展新老校友结对帮扶、课前5分钟才艺展示、班级联欢、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多种社会互动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交流、自觉融入社会,为毕业后适应社会环境做好前期准备。

    增强趣味性,陶冶审美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由于升学和就业压力,中职学生热衷于专业课学习,存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症状。美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心理发展不均衡、不全面。欣赏优秀、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启迪其心智,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诗文朗诵、美文鉴赏、经典影视片观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在艺术美的浸润下得到升华。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学校的专业特长,把语文教学和影视鉴赏、创作、剧本研讨等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准和审美能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中职语文学科中强化思政育人,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科特点,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找准契合点,强化活动过程的政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将价值引领和谐嵌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受到心灵的启迪、感动和震撼,经历实实在在的能力锻炼和情感体验,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顺利达成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