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五维合力 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刘代军

    近年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学生五维效力,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完善就业体制机制,强化高校组织力

    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多项就业工作制度,将就业工作纳入校、院两级整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和绩效考核方案中,着力构建学校领导统筹推动、职能部门协作联动、二级学院主体发动的工作格局。立足打通学生就业全链条,不断汇聚资源力量,建立起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全员参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管理,学校、用人单位全方位联动的“三全”促就业机制,保障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用足用好就业政策,发挥政府部门支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国家、省级层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更为细化的稳就业举措。学校紧紧抓住政策红利,着力做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政策宣讲,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乡村基层、西部边疆、军营建功立业;学校联手有关政府部门,建立高校人才分市场,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挖掘用人单位潜力

    学校深入拓展市场性岗位,丰富访企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通过校院两级进企业、学生实践实习进企业、家校联动进企业,提升访企实效性和拓岗精准性。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优势,结合毕业生专业、求职意向等,高频次组织精准化的招聘活动,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依托线上智慧化精准就业平台,积极与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对接,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市场动态、岗位与人才需求等信息;学校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中原经济区所属部分城市,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有效的人才供给对接机制。近年来,年均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生均15.8个。

    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提升社会响应力

    实施“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以人才培养高质量促进学生就业高质量。学校持续完善专业人才预警预测机制,建设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数据挖掘系统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专业人才分析预测系统,提前预判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趋势。制定实施了招生计划分配管理、办学状态监测评价、专业动态调整等制度办法,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职业发展意愿和专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依据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等核心因素,对就业率和报考率相对较低的专业采取缩减招生计划、停招直至停办专业。聚焦国家航空航天强国战略,围绕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建设目标,近三年先后新增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多个行业急需的本科专业。同时,学校不断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入第三方开展就业质量跟踪专业化评估,为学校人才培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持续关注学生成长,激发学生内驱力

    推进全程化就业育人,前置就业指导,把好入口关,从招生宣传等环节就着手加强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意识,引导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低年级学生,聚焦“专业认知+大学适应”主题,传承赓续红色血脉;中高年级学生,聚焦“学业规划+能力培养”,培养提高就业能力;毕业年级学生,聚焦“就业引导+精准服务”,助力实现蓝色梦想。开展以“空天报国”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举办“我和校长面对面”、毕业生就业座谈会、航空航天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空天报国的价值追求,引导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就业导向,赓续忠诚奉献的红色血脉,培养矢志报国的空天人才。

    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的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类项目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民生,脚踏实地、勇攀高峰,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千人以上应届毕业生签约至航空航天领域用人单位,为服务航空航天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了高校力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刘代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