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张慧芝

    一直以来党建和思政教育都是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重点开展的任务,怎样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学校重点关注的一项课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结合信息化教育环境与学生特点进行统筹考虑,促使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以下简称“教研部”)在发展运营进程中,以德育为核心,对协同创新理论进行深入探索,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重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教育目标协同化

    在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进程中,实现教育目标的协同化属于其中的一项核心任务。教研部积极构建一个多元协调、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建设目标之间能够得到有效衔接。在具体工作中,教研部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强化师资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融入并引导学员正确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教研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相应的模拟党代会,以实际行动深化学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认知,以此来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双向促进效果。为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协同化效果,教研部创新评估机制,建立起与教育目标协同化相匹配的考核体系,对该体系进行充分贯彻和落实,从而对学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等实施相应的评价,有效监控教育成效,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提供保障。

    实现教育内容协同化

    教育内容的协同化对于促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教研部围绕这一方面内容展开深入探索,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对现有的教育课程进行全面优化,明确教育内容的重点,加强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在教育活动中的融合与渗透。创新引入案例教学法等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学员在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深化社会治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研部还十分注重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定期更新教材,确保教材可以准确反映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方向。科学采用这种方式,有助于在增强课程内容实用性的同时,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为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实现教育方法协同化

    这一过程要求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全面的融合与创新,确保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教研部首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比如广泛使用案例研究等教学形式,让学员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同时,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态势良好,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便于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在此基础上,教育方法的协同化同样要求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持续提升,积极拓展党的理论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确保教师能够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政治方向。对于实现教育方法协同化这一方面工作而言,确保实际工作开展效果,有利于在增强教育内容吸引力的同时,促使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实际,从而有效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目标。

    实现队伍建设专业化

    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是实现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教育内容协同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教研部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首先教研部不断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教育,确保每名教师都能准确把握党的理论及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有充分的了解。需要明确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应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提升,同样应包括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进,使教师在实践教育活动中能够广泛利用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等方式,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针对这一方面工作的开展,教研部建立起专业发展体系,这一体系中应涵盖定期的培训研讨及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教研部高度重视激励机制与职业发展路径的优化,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确保能够吸引高水平的教育人才,不断组建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以上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有利于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协同推进提供坚强的师资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充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的全面领导视域下强化青海地区信教群众政治引领研究”[批准号:20BDJ001]阶段性成果)

    (张慧芝)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